0733 闻战则喜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1541 字 3个月前

荆州总管府中,当李泰看完了李迁哲和李显兄弟两人的奏报后,便也认真的思索起来。

之前虽然是他率部长驱直入的收复汉中,但是对于汉中后续的局势变化却是不怎么清楚。

包括山南方面,虽然除了安康李氏之外,也安排了宇文虬和泉仲遵等坐镇其地,但这些人既不属于总管府嫡系,李泰也没有对他们严加督令,都给予了极大的自主权。

毕竟他真正的经营重心还是在江汉之间,山南汉中更看重的还是其地域上的渠道功能,但是对于牢牢掌控其地军政权力的需求并不算高,而且中外府也未必会乐见他把手伸得这么长。

李迁哲兄弟俩作此奏报,老实说还是让李泰比较意外的。尤其是主动提出让总管府派遣官员入境整编那些荫庇人众的请求,更让李泰颇感诧异。

眼下的他倒并不怎么急迫的去限制这些地方豪强的势力,因为凭如今荆州总管府的行政力量还并不足以完全接手地方管理,军政方面都仍需仰仗这些地方豪强。

毕竟李泰做大于东南才仅只数年而已,人才的积累和获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不能说开个考场、安排几场考试,合格的行政人才就都刷新出来了。

荆州总管府如今获取人才的渠道,第一便是由朝廷或中外府进行委任,不过由于荆州总管府地位比较特殊,来自国中的任命只限定在总管府和州郡上佐这一级别,而且数量和频次都较少,任命之前都要和总管府进行充分的沟通,极少会直接委任空降。

第二也是最主要的,那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征辟,比如李泰门下这些门生故吏们,还有崔谦这样的关东世族亲戚旧交,以及之前主动依附而来的鲁悉达等地方豪强,当然也包括战俘降人当中智慧勇力之士。

第三那就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李泰之前在商原乡里便培养了一批乡人子弟,未必教给多么高深的学问,主要的课程便是书法和算学,即便培养不出多么高明的人才,但也都能胜任文书核计等庶务吏术。

如今这一批商原子弟,便是总管府行政力量中的主力。他们虽不参与各项政令的讨论与决策环节,但却负责具体的管理执行。荆州总管府有着大量工商相关的文籍事务,也是因为有着这样一批成熟的文吏进行管理维持,才得以高效运作。

至于州郡官学,在当下阶段而言,其实只是割开了一个乡情秩序的口子,想要成批量的提供优质人才仍然需要常年的经营和耐心等待。

江汉地区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地域跨度是很大的,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民情、地理等各种元素,实际管理起来要比关中地区还要更加复杂。

再加上周边形势同样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如果真的一刀切、不允许区域自治,将所有的管理权都收归总管府,那就等于将所有弊病与风险都收归一身,没有等到对手挑战,自身就先内耗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