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清野

1644英雄志 韭菜东南生 2251 字 3个月前

尤振武立马城门口,望着撤退百姓,面色非常凝重,逃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百姓们愿意抛下家业,背井离乡,跟随他撤往榆林,这不但是信任他,也是将身家性命交给了他,无论如何,他都不能辜负这份信任,一定要安安全全的把绥德百姓带到榆林。

此时,城中火光升起,却是州衙门和州府库的方向,燃起了熊熊大火。

这当然尤振武的命令。为的就是不让闯军顺利接管绥德,并能在绥德休养并获取粮草补给。

……

从四门而出后,撤退的队伍很快就汇集到了通往榆林的官道之上,一眼过去,队伍浩浩荡荡,百姓们扶老携幼,推推拉拉,连绵不绝。

到处都是人喊马叫。

婴儿啼哭,父喊子,儿唤娘的声音,贯通前后队伍。

当最后一个撤退的百姓,离开城门口,身后再没有人后,尤振武催马追上中军。

照尤振武的命令,马大志领兵在前面开路。武尚忠则是带兵断后。中间护卫由尤振武亲自负责。

“先生,可算过了,从绥德撤出多少人?”尤振武问李承芳。

“从军士到百姓,超过八千人了。”李承芳回答。

“那算上咱们,差不多就有一万人了。”

“正是。”

尤振武微微点头,对这个结果,他还是满意的。绥德本就不大,城中居民最多两万,一下就撤走了一半人口,且都是有粮的户口,后续闯军追到,就不能再从绥德取粮了。

……

十天后,当闯军前锋来到这里,看到的几乎是一座空城,州衙门和州府库都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进城的闯军只能是抢占民宅,又因为城中物资也都被搬运一空,闯军在绥德没有得到任何补给,只能向穷苦百姓搜粮,但杯水车薪,根本满足不了军中所用,周边有粮的大户也都被迁空,无奈,他们只能返回延安,在延安筹够粮草后,才继续往绥德米脂榆林进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第二日黄昏,来到米脂县。

米脂,李自成的家乡,亦是闯军之中很多将领的老家,闯军悍将,很多人都出自这里。

望着米脂县,尤振武心中不禁感慨,想当初若不是裁撤驿馆,若不是米脂县令压迫太甚,李自成怕也不会铤而走险的举兵。

可惜啊,没有假如。

绥德距离米脂七十里,十几里的队伍,老弱众多,一日只能行三十余里,幸亏距离近,不然不等撤退到榆林,追兵就赶到了。

米脂隶属绥德州,知州汪鑫乃是榆林知县的上级,既然绥德放弃了,米脂自然也不会再坚守。榆林知县本来正惶恐呢,但地方官守土有责,他不敢撤退,听闻可以撤退到榆林,有榆林总兵和知州大人两个大头在前面牵头顶着,他自然是乐意从命。

米脂有兵四百,和绥德一样,所有士兵连同他们的军属,和城中的富户大户商户,强自撤退到榆林,其他普通百姓,不勉强。

其实从绥德开始,沿途凡是经过市镇,尤振武都会请绥德知州汪鑫下令,大儒刘彝鼎劝说,将富户大户全部带走,连带着他们的财产和粮食,也都跟随去了榆林。这一路而来,几乎是带走了所有能看见的粮食,闯军追击而来,想要在绥德米脂一代获取补给,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凌晨,榆林军连同跟随的百姓,再一次出发。

和绥德不同,米脂百姓显然对李自成有不少的幻想,除了强制跟随商户大户和军属之外,普通百姓愿意撤往榆林的,竟然是寥寥无几。

知州汪鑫十分生气,认为榆林人通贼,向尤振武建议,强制带走城中所有青壮,但尤振武却摇头。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些人既然心向李自成,强带到榆林也无用,说不定还会埋下祸根,不如就随他们吧。

同样,撤退之后,米脂城中燃起了几处大火,县衙和粮库府库,都被点着了,很快就变成熊熊大火,继而化成灰烬……

榆林。

下午时分。

风冷温低。

原野里,到处都是人,遵照巡抚衙门的命令,榆林百姓全体出动,将城池周边,一百步之内的草丛、土墙、树堆、石堆,草垛等全部清理干净,并折毁城外房屋,掩埋水井,砍伐所有的树木,不给敌人留下任何可用之物,同时,一座座的观察哨所也已经竖起起来,每五公里一个,木楼结构,从榆林南门的原野,一直伸展到四十里之外的银州关,但是贼人杀到,立刻燃烧观察哨,以烽火为号。

此外,官军还在各处交通道上挖掘陷阱,下面是尖桩,上面加上树枝,蒙上旧布,以薄土覆盖,如果有人不小心掉下去,必死无疑。

此时为了避免百姓误踩,都用显眼的标识做了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