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章 南察风波(卌八)图穷(为盟主定庸加更)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287 字 5天前

说起来,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些磨砺,让申时行养成了好脾气,轻易不会动怒,出了名的有涵养。

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申用懋可能也是受父亲影响,在原历史上为官多年都是默默无闻。不过事迹虽然不多,最终他还是登上了兵部尚书的位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明史中没有单独为申用懋立传,不过这不意味着他就真的平庸。

在他当兵部侍郎的时候,就建议在昌平、通州、易县、霸县四州设立四辅,宿重兵以卫京师——大抵算是建立北京军区,扩大首都防御纵深的意思,这一点在后来的战争中被证明是有效而且及时的。

他还广开北京附近的荒地,疏通水利造福老百姓——不过这事估计他将来没机会了,因为早在十多年前高务实就曾经就此给高拱提议,然后在高拱时代就已经对京师附近的水利设施搞过大工程,现在永定河患问题基本解决。

不过这可以看出申用懋的战争方略:稳重防守,同时搞好国内经济,战争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大明的优势在于根基厚,把握好这些优势慢慢拖,拖也能拖赢。

别看这个思路看起来平平无奇,可是要知道,他提出这些的时候是崇祯二年左右。那时正是大明还不算病入膏肓,如果能小心滋补,说不定还有救。

事实上后人对这个没干几天的兵部尚书还算颇为推崇,比如清朝的陆应旸在《樵史演义》里就说:“极要紧的,莫如真正边才。这真正边才,一时有得几个?只有孙承宗、熊廷弼、申用懋、范景文这四个官,文能安邦,武堪定国。只怕朝廷不用,就用了,只怕不久。

……己巳年间,朝里官员见明君登极,比前不同,你一本,我一本,荐那范景文、申用懋才堪大用。”

不过很可惜,崇祯这位圣君宛如得了政治臆症,看谁都像叛徒。他拿已经做大的武将没什么好办法,但杀大臣倒是很利索,眨眨眼就能决定下来。

于是崇祯这一朝,内阁辅臣走马灯似的换了五十个;而在十四个兵部尚书中,王洽下狱死,张凤翼、梁廷栋服毒死,杨嗣昌自缢死,陈新甲直接斩首……什么叫伴君如伴虎,这就是了。

不做事,要死;做事,皇帝又起疑,也要死。既要做事,又要让皇上有安全感,这就难上加难。

申用懋最后的结局是:兵部尚书申用懋,革职查办。

革职查办,这个惩罚在眼下的万历十五年来说,完全算得上非常严重,但申用懋被革职查办的时候,这个惩罚却是所有崇祯朝兵部尚书里下场最好的一个了。

没有牢狱之灾,也没有砍头之痛,甚至死后还赠了太子太保。他革职之后回乡,书、文、人品都被称颂,还治了一方颇为出名的砚台。不仅做到了独善其身,还把一个吴文化搞的风升水起。

这份影响还挺管用,李自成进京拷掠百官时,也抓了申用懋的儿子,以为宰相、尚书的后代一定有钱。不料意外发生了,不知道是由于申用懋清廉名声在外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总之最后只是打一顿就给放了。

这样的文臣,说实话在那个时代已属罕见,因此高务实虽然是心学派的政敌头子,但对申用懋的态度却还不错。

不过,申用懋今天和他路遇却不是真正的偶遇,他是奉了父亲申时行的命来和高务实说明情况的。

情况无非也就两点情况,一是南京的弹劾风潮并非他和王锡爵的指使,现在他们二位已经在着手控制了;二是李成梁涉嫌向察哈尔售卖火药等违禁物资一事“疑点重重”,他认为其中有很大可能是布日哈图的反间计,建议高务实“明察秋毫,审慎处置”。

话说得虽然好听,但高务实知道,申时行这次的传话实际上相当于求和。

按道理说,南京的言官也好,其他官员也罢,弹劾谁都是他们自己的自由,甚至是他们的责任。对于这种事,不管是高务实也好,申时行、王锡爵也罢,都无权干涉。

当然,道理只是道理,现实却是现实。两位阁老不仅干涉了,还提前知会了高务实,原因当然是要消除误会,让高务实知道他们并不是要力保南察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