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那么快呀,他驻扎滇西南那么久,现在突然要移防,不仅所部需要打包各种物什,而且也不能说走就走,还得等人先过来接替他才行。”刘馨笑了笑:“我估摸他现在能出发就算不错了,甚至就算真走得特别急,现在应该也还出不了云南。”
高务实想了想,又问道:“令尊是从四川起家的,又在贵州立下平蛮大功,当时令兄也参战了,算起来对贵州的人文地理情况都应该十分了解,对吧?”
刘馨点了点头,很有信心地回答道:“这一点你放心,当年家父家兄在贵州大开杀戒,刘家军的名头响亮得很。尤其是家兄,当时他才十三岁便立下那么大的战功,而且好几次是冲锋陷阵手刃数十蛮子,贵州土人与蛮子多有联系,对家兄十分畏惧。我个人甚至怀疑,家兄去了叙州之后,杨应龙没准就不敢反了。”
高务实当然知道刘綎在当地的杀名,但他可不敢如此乐观,虽然点了点头,但想想还是有些不解,道:“有件事其实我一直都有所怀疑,就是关于杨应龙的兵力问题。”
小主,
“怎么说?”刘馨问道。
高务实道:“我记得史书记载,杨应龙造反之后似乎有八万兵,但根据这些年我多方派人侦查,无论明的暗的,似乎他手里都应该只有两万多人。即便如当年广西岑黄两家那般来算,土司战时能动员不少土民参战,可是杨应龙手里也不应该凑出超过五万兵马才对。这么说……那另外三万人是从哪来的?”
刘馨皱起眉头,想了一下道:“这很难说,没准是其他小土司跟着他反了,也没准是因为土司治下的土民有很多根本就是‘黑户’,朝廷这边掌握的情况失真严重。”
高务实沉吟片刻,问道:“令兄麾下有多少人?”
“你是问刘家军本部?”刘馨略一思索,答道:“本部的话,不超过两万,但这几年下来通过重新整训与编练,光是降倭夷丁就有差不多一万了。”
高务实不禁一怔:“总兵力怎么还变少了?降倭夷丁又为何变多了?”
刘馨耸了耸肩,解释道:“总兵力变少是因为精兵化。在你的支援下,刘家军现在也算鸟枪换炮,装备比以前爹爹不疼姥姥不爱的时候强多了,但火器化程度提高之后,刘家军却养不起那么多人,因此只好缩编。
至于降倭夷丁编制扩大,那倒不是编练的新倭寇,其实大多都只是‘夷丁’,与‘降倭’没什么关系。这些新加入的人有不少是我前次从南疆那批俘虏中挑选出来送给家兄的,至于后来他如何遴选与编练,那我就不太清楚了。”
高务实听了不好说其他,只能提醒道:“这些人既然是缅甸和暹罗所出,又在滇西南与缅北训练了几年,想必对山地战应该有些心得,我就不多说了。不过你最好派人给令兄递个口信,让他不要懈怠。播州杨家自唐末便成了当地土司,论历史比岑黄两家还要悠久,号召力可能非常强。”
刘馨见他很是郑重,也收敛了轻松的姿态,正色点头道:“知道了,我会提醒家兄小心的。”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edwardliujun”、“云澜”、“dj000214”的月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