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一年内,祝晓敏参与大大小小十几项经济计划、规划性政策的拟定,每一步的推行都出谋划策,再加上各行各业强大的人脉关系网,计划实施起来事半功倍,令国家工业、商业和能源方面的发展都连着跃升几个台阶。
当然,也借着自己工作的便利,知青们集体所办的几个厂子紧跟政策,得到迅速的发展。
而知青们的工作生活,大多数人也在悄然改变。
京城的,外地的,或者结婚,或者晋升,每一个人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时光匆匆,进入一九八五年,又一个春节临近。
在一片节日的欢腾里,陆明惠出狱,去龙城呆了两天之后,就不知所踪。
集体院儿里,大家把单位发的年货都集体上缴,清点之后,再另外补充不足。
离过年还有几天,大家终于闲了下来,调出一部分人手开始煎炸烹煮,大英子和白桂花几个人也过来,各处的负责人和剩下的几个聚在餐厅的一角总结这一年的工作。
京城的几个厂,从食品厂到大骨头馆,机械厂到电器厂,包括运输队和龙城的食品厂,都再次扩大规模。
龙城的服饰厂有纺织厂的资源,又有几家服装厂的订单,不但投入设备的资金已经收回,还迅速发展,已经另外批地建厂。
只有鹏城的建筑队,年初的时候,成立逐鹿建筑公司,又再两次注资,在第一块地皮开始开发之后,竞标另几处地皮,成了知青们最大的一处投资。
所有的账一笔笔结算出来,收支之后,各处留下一定比例的流动资金,知青们分红的账上只剩下两千多块钱。
不是每人两千,是一共两千。
祝晓敏看完,说了句:“我就说今年白干吧。”
苗诗文好笑的撞她一下,笑:“嗯,账上的钱太少,今年又不分红。”
陈旭东补充:“建筑公司那边,除去开发我们自己的地产,还在接别的工程,设备和人员的投入,到后年应该也能回本了,我们自己开发的地产还要再等等。”
宋志安得意:“还是我们电器厂发展的快,连羊城那边也要逊我们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