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汴梁城,中书门下,陆知心接到林哲的催促令一脸的不悦。
都派这么多兵马北上增援了,还要再派五万?把朝廷当什么了?你真以为就你能打仗,你要这么多兵马去打蛮夷,那傻子也能打了,陆知心细细一琢磨就不太想再派兵。
中书侍郎郭亦镇对此很是赞同。
“中书大人,是不能依靠这厮,这厮在北边甚是张狂,这厮先是把韦大人发去管粮草,接着又逼着魏大人去建造,跟着就以临阵脱逃的罪名把田指挥使吊死了,还命人抄田指挥使的家,狠的不要不要,刚上去增援的陈大人也被处斩,说陈大人犯了拥兵自重和临阵脱逃两宗罪,要全家抄斩,这三位大人可都是各路的经略安抚使,这厮如此手法对安抚使级可谓是前所未有,咱们可不能由这厮胡来,咱们是不是得想点法子钳制这厮才行?”
郭亦镇说这话出来就是没把朝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钱伯华听罢马上表示反对。
“郭侍郎,你能不能有点格局,两个蛮夷出重兵来入侵,我们当全力支持这厮退敌才行,怎么能去钳制?万一钳制过了头,让蛮夷冲过来了,那这场怎么收?两蛮夷只要冲过泽州一带,那可就是他们的天下,一马平川是骑兵的天下,到那个时候谁来抵挡蛮夷的骑兵。”
钱伯华语止轻轻扫了中书侍郎郭亦镇一眼。
陆知心和郭亦镇似乎觉得钱伯华讲的有道理,两人都陷入沉默。
钱伯华见他说的起了作用,又说道:“陆中书,据可靠线报损失惨重的契丹人本都被逐出河北西路了,可能是契丹人不服气,他们又兴兵十万兵马从河东路那边攻了过来,西夏人见契丹人增兵他们也不退了,老夫了解的情况就这么多,如果契丹人不增兵的话或许战争早结束了,这厮要求增兵无论从哪看都合理,毕竟这么一场恶战下来,我军的伤亡也是巨大的,我们可以不支持这厮,但万不能拖后腿。”
钱伯华这话总让人感觉他和这厮有一腿,可就是找不到蛛丝马迹来证明这一点,中书侍郎郭亦镇对此颇不服气。
“钱大人,我们可以不拖后腿,可万一让这厮侥幸打退了蛮夷,你猜这厮转过身来会怎么对付我们。”
“郭侍郎,那厮怎么对付我们都比两蛮夷对付强,如果让两蛮夷攻进东京汴梁城,那场面不敢想象,或许郭侍郎是想落在蛮夷手中。”
钱伯华忍不住调侃了一句。
郭亦镇不喜欢调侃,他望向陆知心,希望陆知心呸钱伯华一句。
陆知心没心情呸钱伯华,他正在评估钱伯华说的,末了他补了一句。
“钱大人,这厮确实不好对付,再次起用他也是迫不得已,在这太妃起了关键作用,本中书不知太妃为何要这样,可能是太妃想叫这厮跟我们斗,她好坐收余利,我们等于是要斗完一个再斗一个。”
中书侍郎郭亦镇不愧是马屁精,陆知心一讲完他便附和。
“中书大人,您分析的很对,我们早该防范太妃,太妃其实一直没与我们一条心,对于这样的人我们须早做安排。”
在场的人都心知郭亦镇说的安排,可没谁附和一声。
钱伯华对董太妃不感兴趣,他关心的是派不派五万援兵的大事。
“陆中书,关于援兵的事老夫认为必须派,在契丹人增兵的情况下,那厮万一扛不住,那情况就很不妙,为大局着想咱们应该把兵派了,咱们绝对不能放蛮夷攻过来。”
陆知心有点为难。
“钱大人,不是本中书不想派兵,实在是派不出了,那厮胡作非为,也没人愿意带兵北上了。”
“陆中书,兵在哪?如果兵凑齐了,老夫愿意领兵北上。”
钱伯华此言一出,不单郭亦镇吃惊,陆知心也觉得蛮奇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