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岁月静好

剑出衡山 一片苏叶 2735 字 3个月前

孟秋时节,一场大雨为潇湘大地添了凉风爽气。

江水清澈澄碧,倒映着两岸山麓层林,一树树红叶在水中绽放,那鲜明之色似把江水也染得火红。

回雁城这一个多月,赵荣问访朋友,有时喝茶叙话,有时推杯换盏。

也与秃笔翁论书,与黑白子问棋。

七月初八,赵荣遇见了擅长写意作画的文先生。

他当即作局,邀丹青生一道登码头城墙,一起作画。

赵荣无甚画技,却也懂了些赏玩之道,是个好看客。

陈叔起、王绂曾作《潇湘秋意图》。

那画作空旷廖廓,风帆出没,烟波竹树,浩渺无涯。

当天面对码头江景,文先生与丹青生兴致大发,一道作画。

二人都是写意高手,于是将眼中的落霞孤鹜,平沙落雁写意画中,又见远浦归帆,孤村斜晖,山寺晚钟。

好一卷水墨山水画。

这是一幅《潇湘写秋图》,其间清幽意境,绝不输陈叔起、王绂之作。

甚至,这幅画还深藏一抹锐利。

只见归棹船头,勾勒一戴笠披蓑的身影,他的旁边搁着一把剑,剑上拴着一个酒葫芦。这人静坐在船头,手执一杆,垂钓湘水。

文先生作画之后,对赵荣笑道:

“这戴笠披蓑之人,正是照着你的身形画的。”

赵荣闻言稍有愕然,细看写秋图,又笑问:“倒是像个老叟。”

没想到文先生与丹青生听罢,竟都连连点头。

“老叟横秋,一杆香饵,垂钓潇湘,这才显秋意浓,秋意盛。”

文先生话罢,丹青生盯着赵荣道:

“人皆看尽青年剑神,纵横天下,乃是英雄已极。我们却想象着你的晚年,世间春去秋来,年年岁岁,不知多少轮回。”

“可人之一生,总有尽头。”

“晚年的剑神,就像这幅画一样,剑已经解下,手持钓竿,随舟飘荡湘水。”

“这时潇湘秋意浓,英雄终有暮年时,自古谈秋而悲,寂寥话不尽,我们也道如此。”

他话到此处,竟然拿出一壶酒,痛饮起来。

赵荣听了他的话,不由想象自己暮年时分,是何等景象。

他再去看画,只觉这幅写秋图,虽然波澜壮阔,融满潇湘景,却写意更甚写景,浓浓秋意,仿佛让人看到满山黄叶,又随风簌簌而落。

果然有股伤悲迟暮之感。

赵荣盯着画中老叟不由询问:“这是要我几十年后,再看这幅画,体会此时情吗?”

“不。”

文先生摇头,丹青生放下酒水笑道:

“恰恰相反。”

“这是给你看暮年景,体会暮年情,再立身此时,叫伱珍惜当下,享受人世间的美好。”

“什么白鹭沙鸥、万顷碧波,什么招飐青旗、人间烟火,哪个不在你眼前。”

“年华正好时,应当好生把握,不负光阴。”

赵荣莞尔一笑:“我邀你们写意潇湘山水,两位已摆脱山水束缚,这是要将我的人生也写意而出。”

文先生与丹青生也笑了。

三人在城楼上品画喝酒,那酒水之中,似乎也融了潇湘秋意。

自得《写秋图》后,赵荣便行走各处。

他时而站在湘水之滨,时而矗立天山之巅,看漫山红叶,看江鱼水鸟,又复行五神峰,驻足雁峰寺

雁城形胜,无一不落在他眼中。

他偶有兴致,又在一些衡州山川石壁上留下刻字。

这些刻字,有的是人生感悟,有的是两句诗词。

也有剑意浓厚时,会留下一些招式运劲法门。

有时武学意境翻涌,就随手留几句武道见解。

这倒是一件有趣之事。

不知未来会不会有有缘人到此,又是否能领悟他的遗刻。

孟秋之末,赵荣在衡阳心下生动,于是稍作交代,便启程出发,行道云贵。

一路上走走瞧瞧,耗费近一个月时间,才来到云南之东。

这里西接春城,是滇黔锁钥,珠江源头。

自曲靖朝南走,有连绵大山。

暮秋时分,山中多有阴雨,气候更是独特,号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十万大山古老悠久,有着许多古代遗迹与民间传说。

赵荣入了罗平州,也遇见了诸多武林人。

似是行走江湖的原因,他们的打扮与北地江湖人没有多大区别。

这一路上,他比较低调。

沿途看山看水,多有流连,像是个离家不久,初入江湖,看什么都新鲜的小子。

至于一身青衣,现在也算不上什么标志。

当年东方不败红衣如血,震慑天下时,尚且有人敢模仿他的装扮。

剑神万剑归宗,剑气照耀峻极,乃是比东方不败更出彩的人物。

加之赵荣素有侠名。

江湖上崇拜他的人极多,不少青年男女,效仿其装扮。

别说潇湘荆楚中原等地,赵荣入了云贵,一路上也屡屡看到青衣执剑的少年青年。

所以只从外观,不熟悉他的人,很难一下认出他的身份。

在芙蓉峰那边种植草药的五仙教众虽给赵荣指路,叫他知晓仙教古寨在十万大山之中。

可到了罗平州,一见山峦叠嶂,云雾缭绕,诸多山路盘亘,赵荣也分不清要走哪条道。

“可知五仙教怎么走?”

赵荣寻问好几个江湖人。

他们一听这话,登时露出畏惧忌惮之色。

五仙教是朋友之间的说法,江湖盛传的从来只是五毒教。

哪怕是本地武林人,一听这三个字也不由变色。

有人回应:“在十万大山之中。”

有人说:“具体不知在哪,但那里遍地毒虫瘴气,毒蛇密布,我劝你别去,否则再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