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玩不起的出局!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2169 字 3个月前

换成是别人敢这样做事,申首辅早就把奏疏扔一边去了,爱死不死。

正琢磨时,应天巡抚和镇江知府的奏疏也到了,声称说:

“有苏州卫八百官军和一百民夫因江北凤阳抚院新令,致使不能过江完差,有失期之责。

如今近千人滞留于京口,群情汹汹,又导致过境商旅恐惧蔓延,大量逃离南北渡口。”

作为日理万机的首辅,看问题的角度和大部分人都是截然不同的。

一般人看到这三份奏疏,感想大概就是:会不会真出事?如果出了事又会有什么后果?

而在首辅眼里,唯一的结论就是:气氛已经到这了。

如果只是林泰来自己哔哔哔,那还可能是“危言耸听”;但如果巡抚和知府一起这样渲染危机,气氛就算是烘托到位了。

这时候,次辅许国走了过来,递给申时行一份文书,道:“此乃凤阳巡抚杨俊民之密揭也。”

申时行再展开看去,杨俊民在密揭中说:“林泰来向前在扬州行事激烈,如今又率千人来扬州,江北商民尤其惶惶不安。

为地方安稳之计,减少江北恐慌,命扬州卫运军往南岸接漕船。

又,朝廷虽命苏州卫驻防扬州水次仓,但具体如何安排,或有可虑之处,尤其不可使林泰来北上,叩请政府斟酌。”

在如今官场话语中,政府往往指的就是内阁,阁臣也往往被称为执政。

看完这些申首辅便感到,立刻进入自己熟悉的场景了。

矛盾双方各说各的,两边似乎都有理,然后就需要他这个首辅来调和或者偏帮。

但许次辅冷哼道:“林泰来莫非完全不懂规矩,简直不将内阁放在眼里。如果都像他这样不尊重内阁,内阁还如何掌控朝堂局面?”

不明白朝廷运行机制的人,可能觉得许次辅这话莫名其妙,凭什么上来就指责林泰来“不懂规矩”?

而懂行的人已经注意到了,在两个当事人里,林泰来上的是“奏疏”,而杨巡抚送到内阁的则是“密揭”。

这两者之间的区分是很大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对内阁而言意义尤其不同。

这就要从内阁的权威说起,原本内阁与朝廷其他部门乃是平行单位,没有任何统属关系。

但从弘治正德以后,内阁权力逐渐扩大,压过了六部,形成了事实上的半集权。

在这个内阁扩权的背景下,部院大臣和封疆大吏在上敏感奏疏之前,往往要先以密揭形式关白内阁。

这种关白密揭并不是奏疏,不需要朝廷做出处置,性质更像是私下里的情况说明。

内阁看过密揭,对某件事知情甚至同意后,这些大臣才会上正式的奏疏,进入不可逆转的公文流程。

所以这种关白密揭出现,也是阁权扩张的象征之一,让内阁在政务中从只能被动看奏疏,获得了主动布局的能力。

具体到这次事件,林大官人的做法是,不跟内阁提前打招呼,直接上了奏疏,把双方矛盾捅到公开流程里。

杨巡抚的做法则是,先给内阁送密揭说明情况,等待内阁对矛盾的表态。

站在内阁的角度,当然更喜欢杨巡抚这种表现,这才是应该有的官场规矩和秩序。

所以许次辅明知道林泰来与申首辅关系匪浅,仍然敢在申首辅面前,斥责林泰来“不懂规矩”。

而申首辅也说不出什么,他毕竟是内阁首辅,也必须要维护内阁的权威,不能强辩说林泰来做的对。

虽然申首辅非常理解许次辅,但又不能任由许次辅在这发挥。

便开口道:“你说林泰来不尊重内阁,但也犯不上为此动气啊。

你仔细想想,他除了天子之外,到底尊重过谁?”

许国:“.”

细想林泰来上半年在京师两个多月,弄断了某伯爵一条腿,砸了复古派的场子,还打了几十个锦衣卫官校,跟国舅激情互动抢状元,在都察院进行物理意义上的杀进杀出。

什么勋贵、皇亲、厂卫、文坛、科道,都祸害了个遍。

相比之下,林泰来对内阁的这点不尊重,似乎也不那么令人难以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