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永昌帝

王凌在明末 丰收的西瓜 1104 字 22小时前

王凌将崇祯十八年即1645年改为“永昌元年”,王凌称永昌帝。

王凌奉崇祯皇帝朱由检为太上皇,周皇后为太皇太后。

王凌颁旨将北直、南直、渐江、福建、广东、广西等未实现新政的省份全部实行新政,官吏重新任免。

永昌帝任命李二贵为征西大将军,率精兵十万进军四川,征讨流贼张献忠。

永昌帝派阁臣孙传庭前往福建收降大海盗郑芝龙,并让郑芝龙父子兄弟前来京师接受封赏。

永昌帝颁布圣旨将石红玉为可汗的蒙古国改名为蒙古都司,任命赵青飞为蒙古都司大元帅,做好西征准噶尔的准备。

李二贵在湖广,接到永昌帝的命令,便誓师西征四川,其先锋将军为席思奎,分作五部,分别是席思奎部,刘西尧部,贺一龙部,贺锦李过部,刘希尧、刘芳亮部,这五支大军从岳阳出发,到达荆州与驻在这里的四川总兵秦翼明汇合向夔州进发。

张献忠盘踞在成都,称大西王,这两年在四川没有明军攻打他,日子过得相当舒服,现在一听说明军前来攻打四川,有点慌乱,由于这两年的安乐生活,军备有些被弛,他急忙召集手下将领讨论应对策略。

张献忠手下人才济济,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都是赫赫有名的将领。军师徐以显,大将艾能奇、马元利、白文选等齐聚一堂商议对策。

历史上要想守住四川,北边的汉中,东边的夔州是两个重要门户,这两个门户一失,成都便陷入危境。

所以,张献忠的会议很简单,便是派大养子孙可望,当然现在叫张可望率重兵把守夔州,也就是后世的四川奉节。让又一个养子李定国,现在叫张定国率重兵把守涪州,进行第二道设防。

夔门关,位于夔门山麓,是东入蜀道的重要关隘,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水势波涛汹涌,呼啸奔腾,令人心悸,是有名的险关。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李二贵纵有十万大军,对天险夔门关也是无可奈何。

李二贵召集众将商议,刘西尧建议采取声东击西策略攻打夔门关。李二贵派刘西尧部渡江绕到关后,让席思奎率部从正面佯攻,等刘西尧偷渡成功,然后前后夹击破关。

李二贵站在夔门关外的高地上,远眺着那险峻的关隘,心中暗自思量。夔门关两侧高山耸立,江水奔腾,关隘狭窄,确实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他知道,若要强攻,即便有十万大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突破这道天险。于是,他决定采纳刘西尧的建议,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绕到关后,前后夹击,方能破关。刘西尧挑选了五千精锐士兵,准备趁夜渡江。他命令士兵们轻装简行,只携带必要的武器和干粮,尽量减少渡江时的负担。当夜,月色昏暗,江面上雾气弥漫,正是渡江的好时机。刘西尧率领部队悄悄来到江边,利用事先准备好的船只,分批渡江。渡江过程中,江水湍急,波涛汹涌,士兵们紧紧抓住船沿,生怕被江水卷走。刘西尧站在船头,目光坚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成功渡江,绕到关后,为大军打开通路。经过几个时辰的艰难航行,刘西尧的部队终于成功渡过了长江,抵达了夔门关的后方。与此同时,席思奎率领主力部队在夔门关前摆开阵势,准备发起佯攻。他命令士兵们擂鼓呐喊,制造出大军即将进攻的假象。张可望站在关楼上,远远望见明军在关前集结,心中暗自警惕。他命令守军严阵以待,准备迎击明军的进攻。席思奎见张可望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关前,心中暗自窃喜。他命令士兵们不断变换阵型,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制造出明军犹豫不决的假象。张可望见明军迟迟不发动进攻,心中疑惑,但也不敢掉以轻心,继续命令守军坚守岗位。刘西尧的部队在渡江后,迅速向夔门关后方推进。他们沿着山间小路,悄无声息地接近关后。刘西尧命令士兵们分成数个小队,分别从不同方向突袭关后。当夜,夔门关后的守军大多在休息,毫无防备。刘西尧的部队突然杀出,守军措手不及,顿时大乱。刘西尧亲自率领一支精锐小队,直扑关后的指挥所。张可望的副将正在指挥所内休息,突然听到外面喊杀声四起,急忙冲出查看。刘西尧见状,立即下令放火,关后顿时火光冲天,守军四散奔逃。张可望在关前听到关后传来喊杀声,心中大惊,急忙调集兵力回援。就在张可望调兵回援之际,席思奎见时机已到,立即下令全军发起猛攻。明军在席思奎的指挥下,迅速突破了夔门关前的防线,直逼关下。张可望见前后受敌,心中大乱,急忙命令守军死守关隘。然而,关后的刘西尧部队已经杀入关内,守军腹背受敌,士气大挫。经过一番激战,明军终于攻破了夔门关。张可望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部仓皇撤退。刘西尧和席思奎在关内会师,两人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夔州既下,李二贵率领的明军主力部队向涪州进发。他得知张定国在涪州设下重兵防守,心中暗自警惕。李二贵决定采取围城打援的策略。他命令贺一龙率领一支精锐部队,绕到涪州城后,切断张定国的退路。

与此同时,李二贵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在涪州城前发起猛攻。

战斗打响后,明军在李二贵的指挥下,迅速突破了涪州城外的第一道防线。

张定国见明军炮弹过处,一片废墟,心中大骇,急忙调集兵力防守。然而,就在此时,贺一龙率领的部队从城后突然杀出,张定国措手不及,城内守军顿时大乱。经过一番激战,明军成功攻破涪州城,张定国率残部仓皇撤退。

随着涪州的失守,成都平原的门户大开,明军迅速向成都推进。

张献忠见大势已去,心中焦急万分。他急忙召集手下将领商议对策。军师徐以显建议放弃成都,退守川西,等待时机东山再起。然而,张献忠不愿轻易放弃成都,他决定在成都城内与明军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