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物复苏,整个世界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上河村、下河村、沿河村和陈家村,就像一群勤劳的开拓者,早早地行动起来。
他们沿着蜿蜒的河道两岸,将精心编织好的竹架逐一安置在水面上。
这些竹架紧密相连,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勾勒出两排整齐而又壮观的“种植带”,宛如两条蓄势待发的绿色长龙,承载着村民们对丰收的殷切期盼。
秦家村,虽未毗邻大河,却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智慧,开启了一场别样的改造。
往昔那三处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荒滩,硬生生地改造成了波光粼粼的大水塘。
总面积达四百五十亩左右的水塘,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三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
与此同时,秦家村的村民们也没落下水稻种植的准备工作,他们早就编织好了在水面种植水稻所需的竹架。
如今,这些竹架沿着三个鱼塘的四边,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每个鱼塘四周都种植了四排竹架水稻。
嫩绿的秧苗漂浮在水面的竹架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成长的喜悦。
秦家村的老人们,双手背在身后,静静地站在塘边,看着这一片充满希望的嫩绿,脸上不自觉地洋溢出欣慰与安心的笑容。
他们深知,有了这三个大池塘,往后就算面对再严重的旱灾,也有了十足的底气。
在上河村的河面上,一场无声的较量正在悄然酝酿。
一边是李有福提供的稻种,这些稻种承载着李君文,王海远,李君义,叶生友对丰收的期待;另一边则是从供销社采购而来的稻种,它们也代表着传统与常规。
李君文、王海远、叶生友等几位对内情了如指掌的村民,闲暇时都会来到河边,目光紧紧地盯着这两片不同稻种的水稻田。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当金秋时节来临,这两种稻子成熟之后,产量究竟会有多大的差距。
这批稻种,可是一直创造奇迹的李有福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