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真人在上,
道门北地全真教,首席门徒张元吉,
参拜我皇真人,
祝我皇真人,万岁,万岁,万万岁!”
如此一幕,把天顺帝朱祁镛和满堂的军机大臣们都给惊讶到了,
半晌,儒门的门徒彭时,商洛等人,才回过味了,
好家伙,新科状元张釴,也就是北地道门全真教掌教张元吉,比南地道门先进,玩的更嗨,
这是为了复兴北方道门全真教,直接要把天顺帝朱祁镛,从皇帝升级变为北方道皇,
不仅是大明亿万百姓的皇帝,而且还是北方道门之主。
借此来,实现北方道门全真教的再次复兴,甚至是一统大明百姓思想之宏愿,成为真正的无冕之王。
看北方道门全真教掌教张元吉,新科状元张釴,为了实现北地道门全真教复兴的目标,竟然如此不要脸,
儒门门徒领袖军机大臣,彭时,商洛,王直,李贤,江渊,王竑,六人对视一眼,
同时开口大礼参拜说道,
“陛下,我儒门,也愿意认陛下为我儒门新圣,
儒圣在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学生等参拜儒圣,
祝儒圣,万岁,万岁,万万岁!!!”
如此,狗血的一幕,把天顺帝朱祁镛,惊讶的半天说不出话了,
朱祁镛从来没有想到,事情竟然会出现如此逆转,
自从,半年之前,
从太后胡善祥处,负责管理大内密探的贴身公公李贤口中得知,
南方道门,不仅派人杀死了120名参加本次科举得学子,
而且还下令撤走了工部下辖负责火药配制研发的200名道师和道童,
更关键是还有道士张釴,来到自己身边,不知有何阴谋诡计,
此事发生以后,朱祁镛遍查大内密卷,
最终从宣宗皇帝朱瞻基的一份关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时期的一份密卷之中,知道了“天下四圣”之事,
也知道了“道、儒”两门之争之事,
根据密卷记载,
太祖朱元璋,能成功夺取天下,道门和儒门,两门出力甚大。
其中道门的代表人物为刘伯温,
儒门的代表人物为李善长,
大明建立以后,刘伯温和李善长经常争斗,
开始太祖还以为是两人政见不合,
但经过数年调查后,才得知,
原来两人之争的根本,
是两人代表的道门和儒门,为了争夺大明百姓主导思想的文化之争,
太祖为了平衡,刻意实现“南道北儒”,
即科举录取时,实行南、北两榜制。
成祖朱棣,之所以能靖难起兵成功,
也是因为南方道门之势力被建文帝大兴儒门所打压,
南方道门为了自身在南方的利益,背叛了当时的建文帝,
选择支持对佛、道两门有好感的燕王朱棣,道衍和尚姚广孝正是佛、道两门得代言人。
正是因为得到了四圣之中,佛、道两门的大力支持,
燕王朱棣才敢起兵,不然仅凭八百燕王护卫之兵马,
无论如何也不会是建文朝百万大军的对手。
成祖朱棣靖难功成后,在南京之地,感受到了南方道教势力带来的巨大压力,
为了不让大明,成为道教统治全国的工具,
遂下旨,迁都于道教势力相对薄弱的北京之地。
仁宗皇帝朱高炽时代,也曾想迁都回南京,好出手打击南方的道门势力,但不想反而被道门所害。
宣宗皇帝朱瞻基在位之时,
经过公公李良控制下的大内密探们,几十年的努力,才终于搞清楚仁宗皇帝之死的真相。
但面对庞大的南方道门势力,宣宗朱瞻基也无力回天,只能下旨,彻底定都于北京,以维持现状。
宣宗皇帝朱瞻基,临死之前,在密卷之中,特意写明,
要警惕道门和儒门,两门之势力,绝对不能让大明,成为道门、儒门,两门控制大明百姓思想之工具。
但可惜因为种种原因,后世之君,并没有看到这份密卷,以至于大明朝从始至终,
都未能摆脱被道门,儒门,轮流掌控这一历史难题。
直到清朝入关,大开杀戒,道门和儒门,
曾经两大左右大明朝堂之势力,才基本得以控制,但也未能完全消除。
正是有这样的巨大威胁和压力存在,在得知此事以后,
天顺帝朱祁镛,才会派自己的结义兄弟胡松,胡容,大内密探首领公公李良,三人执行特殊任务。
至于目地嘛,
一是,削弱南方正一道旗下控制的南方六大门派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