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孙满仓

也是江湖 实朴 1557 字 2个月前

我们前边说过了,如果秦毅是熟知历史科学的社会改革家,他一定会为眼前发生的事情而感到高兴。因为,人在改变外部世界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改变着人自身。因为,人总要学会走路,总会学着懂事,总会不断的扩大视野,总会长大成人。

比如,我们前边说到了,建立起财产和私有观念,是人类长大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其理由不难想明白,东西有主了,就有人去保护,去珍惜。在一定的条件下,是资源能够得到更合理的使用。当然,也同样会产生各种罪恶。

我们也说过了,不断的认识到自身的利益,是表示人们在成长,在长大,是历史在进步,在大踏步地前进。

为什么这么说?道理很简单。比如,古代奴隶制度下的奴隶,在开始的时候为什么能甘愿俯首听命于奴隶主的统治?是因为他觉得是奴隶主、是主人给他吃的、穿的、用的,是主人在养活他们自己和家人。于是便认定自己无论怎样?无论为主人做什么?都是应该应份的。

而随着生产的发展,眼界的放宽,认识到劳动的价值。认识到是自己的劳动养活的奴隶主,而不是奴隶主养活自己时,奴隶制度还能存在下去吗?而事实也正是这样,当奴隶认识到自己的劳动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利益的时候,(奴隶的劳动其实也是有偿的,只是有偿劳动被无偿劳动所掩盖。——马克思语)当奴隶用消极怠工来抵制奴隶主的统治的时候,当奴隶的劳动再不能给奴隶主带来利益的时候,很多的奴隶主其实是主动放弃的奴隶统治方式。于是,奴隶主的大庄园被划分成若干小块,租给个体劳动者,收益按着事先的商定,由土地的主人和劳动者共同收获。于是,一个新制度诞生了,就是封建制。

任何统治得以存在的前提,主要不是统治者有多强大,而是被统治者的接受和认可。正如没有人抬轿子,肯定就不会有轿子坐。没有无知者和可怜虫的崇拜,任何偶像都什么也不是。

用不了多少知识,我们就能知道:人越是认识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越是能够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努力,社会的发展就越快,世界的变化也就会越大。只是,人们对自身利益提高后,人们之间的生产和生活关系,人们的交往方式也必须随之改变。

然而,遗憾的是,秦毅不是个社会改革家,和孰知历史科学的社会改革家更不能同日而语。他从来没想到对什么地方进行社会改革,也从没想着去创造一个理想的社会,他只是想让自己和这里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他曾经觉得自己已经成功了,是的,在一段的时间里他也确实取得了成功。但是现在,曾经得到的成果好像要得而复失。

秦毅真的很怀念自己刚来时的人们,那个时候,常听人们说的一句话是:身上的气力留不住也存不下,不用就糟蹋了,什么都可以省着,就是不能省着这身上的气力。

秦毅有时候想,如果能在努力改变外部环境的时候,人们能把原始的淳朴保留下来,那该多好呀?无可奈何花落去,秦毅脑子里怎么总想着这句诗呢?他的心底有些凄凉、有些悲哀。

题外话:《人世间从来不缺少向往和憧憬美好的人,远古有陶渊明和他的桃花源,近代有托马斯.莫尔和他的乌托邦。有一位国外的伟大的社会改革家,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仅是有想法,不仅仅是向往和憧憬,而是亲力亲为,付诸于行动。他曾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年纪轻轻的工厂主。有一位伟人这样评价他:“这个人具有象孩子一样单纯的高尚的性格,同时又是一个少有的天生的领导者。

和他同时代的工厂主们,为了发财,都争先恐后的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通过加大工人的工作强度,通过压榨工人的最后一滴血汉,去装满自己的钱袋。

但是,这位二十九岁的工厂主却与他的同行们恰恰相反,他努力的使工人生活在比较合乎人的尊严的环境中。他特别关心成长中的一代人的教育。他发明和创办了世界第一个幼儿园,小孩子从二岁起就进幼儿园,他们在那里生活得非常愉快,父母简直很难把他们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