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考虑到家中人手不够,若是将售卖的事情分出去,他们只需负责熬酱、做果丹皮就好。
而且正好趁着这一次果皮多,宋芷还想用枯枝烂叶与果皮沤一些肥料出来。
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都需要人力,什么都想亲力亲为,只会让她分身乏术显然也不现实。
吴氏听了孙女的提议,心下就是一动。
她也认为分出去好,孙女下晌还要与郑大夫学医,整日里往县城跑也不是个事。
于是她顺势道:“让村民们顺带着卖这主意好,回头我去村中问一问,可有人愿意接这活儿。”
“至于摆摊一事,先缓缓再说吧。”
主要还是家中人手不够,隔壁房子还有几日才能完工,家中离不得人,她也不想孙女去,且先看看售卖情况再说。
祖孙几人就这样边走边说的回到了家里。
吴氏放下东西催促道:“阿芷你快回屋换身衣裳,时辰不早,咱们快些去郑大夫家里。”
说罢,又吩咐几个小的去隔壁将大儿唤回来。
她则回屋将昨日连夜做好的鞋拿出来,前日王氏正好来家里吃席,她便旁敲侧击的问了两人的尺寸。
鞋底都是提前纳好的再定鞋面就很快,不出一日这鞋也就做好了。
宋友山也是知晓今日侄女要去郑大夫家里拜师的,见儿子来唤,他连忙回到家里,洗了手,净了面,重新换了一套补丁最少得衣衫。
就这样,一行三人提着礼物往郑大夫家去。
有在修路的村人,远远见着了提着两刀大肉进了郑大夫家的祖孙三人,不由好奇的问道:“咦,你们看大山提着肉去郑大夫家作甚?”
“许是感谢郑大夫吧,这么多年小康那孩子可就多亏了郑大夫。”
村民们一想还真是,那药费一欠就是好几年,这手头上宽裕了肯定要好好感谢一下人家。
没人郑大夫,小康那孩子还真不好说.....
村民们自顾自的猜测着,而此时的郑大夫已经热情的将人请进家中。
吴氏将事先准备好的束修,以及拜师礼双手奉上,“承蒙郑大夫您不嫌弃,愿意收我家丫头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