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温度计的大庆,全凭叶果的经验办事。
泡好的种子放个一天半到两天,芽就出来了,让种田种了一辈子的叶老爹和叶老大,大呼神迹。
撒种之前,叶果也跟着去了地里。
育秧苗需要的地不多,但是需要地肥。因为从撒种到插秧,也就一个月的时间。
叶老大在叶果回来的第二天就不再参与挖藕,而是跟在叶果的身后,忙得两脚不沾地。
叶老大早就把离家近的一块旱田改成了水田,地里的土翻了晒,晒了翻。叶果回来当天晚上就放了水。
第三天的时候,叶老大首先挖田梗,护田埂之后在挖田,做成秧块,还要再晒一两天。
为了地肥,两人跑了大半个村子,才找到几乎泛黑的淤泥,加在原先的地里。
然后要把秧块抹成新鲜的泥浆,然后把多余的水分扫出来,田里的水,不能漫过田,要不种子撒下去,就飘走了。
秧块田必须平整,叶老大把家里的四脚长凳都用上了,角度要45度,速度不能太快,力度还要控好,一气呵成,才能做到真正的平整。
接下来就是撒种子了。
本来叶果想自己亲自来的,然后被叶老大口中的水蛭给成功劝退。
只能蹲在田埂上,先把种子抖散一些,就像面粉一样的松散度。
考虑存活率的问题,种子是太阳差不多下山才开始撒的。
撒种子的要点在于均匀,撒的密度,格外重要,直白点讲,就是看手抖。
手抖得好,种子就撒得均匀,密度也好,这个活看起来很粗,其实满满都是细节。
撒种之前要洗手,每抓一把种子时,都要注意,不能把种芽碰掉了,而且时刻都要查漏补缺。
如果不是数量实在太大,按叶老大的说法,他都恨不得一颗一颗的来。
叶老爹从山坳回来,再到地里的时候,叶老大正在叶果的指挥下,拿着竹枝绑成的小型扫把,轻而均匀的把种子,拍进泥中。
“还没好?”叶老爹挽起裤脚就要下田,被叶果一把拉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