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的消息果然灵通,李平和叶长砚、梁靖程小聚后数日,吏部便下达了最新的任命书。
皇帝批准了吏部尚书田干的解官请求,作为六部之首的吏部,一下子就空缺出了尚书和左侍郎这两个吏部内的一把手和二把手。
尽管各方的人马都对这两个位置虎视眈眈,但这等关键要害的位置,皇帝岂容他人染指,最终皇帝擢拔状元出身的礼部左侍郎童仲钦为吏部尚书。
一时间各方人马对皇帝的这个任命都是非常的意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童仲钦会得到陛下的擢拔,这童仲钦担任礼部左侍郎已经十年有余了,一直默默无闻,露面最多的时候,主要是每三年一次的春闱,童仲钦在礼部主要负责组织科举和管理全国的学校。
这下好了,童仲钦从一个默默无闻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官员,一举跃升到了六部尚书之首,真是大大超出了各路人马的预料,殊不知,皇帝看重的是他心性沉稳,不选边不站队,耐得住寂寞,为人处世有自己的原则。
吏部本就是各方人马垂涎的目标,既然这吏部尚书的位置已经定了下来,大家对空缺的吏部左侍郎也就充满了期待,皇帝升吏部右侍郎为左侍郎,但令各路人马大跌眼镜的是,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正五品大理寺左寺丞朱玉春,竟得陛下青睐,得到陛下的擢拔,连升几级竟被任命为正三品的吏部右侍郎。
在端午节假球案中,朱玉春的表现的确可圈可点,大家都猜测到了朱玉春可能会因为这次如此多的位置出缺,而获得晋升的机会,可让各路人马无论如何也没料到,不过才三十四五的朱玉春竟晋升到了三品大员的行列,而且还是位置至关重要的吏部右侍郎。
伴随着这次出缺最重要的两个位置确定下来,其他的任命很快就尘埃落定了。
颇得陛下看重的吏科都给事中王心宽,被调任叙阳府任正五品同知,虽然大家多少猜测到了王心宽会得到擢拔,但二十六岁的正五品同知,还是羡煞了不少人。
这其中不少人都看出了陛下还留有后手,叙阳府在这次洪灾之中的表现乏善可陈,陛下对叙阳府知府的表现是不太满意的,或许陛下念及叙阳府知府,与太后娘家人沾亲带故,于是留了些颜面,暂时没有去动叙阳府知府的位置。
而陛下这次将自己看重的王心宽,放到叙阳府去,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陛下是对王心宽充满了期许的,想要让他到地方去锻炼一番,而以王心宽的心性和能力,假以时日经过一番的锻炼,陛下未尝没有让他取代叙阳知府的打算。
参与卖官鬻爵的兵部武选清吏司郎中宋章的落马,而空缺出来的位置,原本也是各方争夺的重点,最终陛下将监察院经历司经历季匀廷,调到了这个位置上来,品阶也从正六品升到了正五品。
赵慕白和吕格昂也在这次的人事大调整中,得到了擢拔,其中赵慕白被调入监察院晋升为监察院右佥都御史,品阶从原先的正五品升到了正四品,吕格昂被调往了在这次洪灾中损失惨重的巢州任通判,品阶也从原先的七品升到了正六品。
皇帝确定好了这次出缺的重要位置,余下的人事空缺,皇帝便交给了刚刚走马上任的吏部尚书童仲钦。
吏部经过十余日的酝酿,终于是拿出了人事安排的名单,呈给皇帝过目后,皇帝并没有提出异议,便在奏章上批了红。至此,端午节假球案、卖官鬻爵案、抗洪救灾渎职案,以及囤积居奇哄抬粮价贩卖霉变粮食等一系列案子,算是彻底的画上了句号。
有那细心的人,梳理这次的人员调整名单,发现顶替上关键位置的人,多是心性沉稳,不选边不站队,忠于陛下的人。
而这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已经致仕多年的国子监前祭酒蔡政卿那五个已经入仕的弟子,在这次的大调整中,全部得到了陛下亲自擢拔,其中最耀眼的当属大徒弟朱玉春,从原先名不见经传的大理寺左寺丞一跃成为了朝中大员,而他的年龄不过才三十出头。
其他四个弟子均被提了一个品阶,五个弟子,都是二三十岁的年龄,却出了一个正三品,一个正四品,两个正五品和一个正六品,这放眼整个大盛朝历史,都是绝无仅有的。
有人惊叹,这朝堂的天仿佛是变了,肉眼可见,陛下有意擢拔有才干的青年官员,这似乎是在为储君储备年轻一辈的官员,这无异于是在为将来储君铺路。
可是并没有明确的迹象表明,陛下特别钟意几位皇子中的哪一位,大皇子占了个长的名分,但性子急,做事难免有些急功近利。三皇子占了个嫡的名分,但做事偏优柔寡断了些。二皇子倒是心思缜密,站队二皇子的人也着实不少,但二皇子处事却显得过于阴厉狠辣了些。
至于四皇子,由于生母出身低微,不受陛下看重,这些年也少有露脸的时候,眼看着都快加冠了,皇帝也没有让他参与到朝政中来的意思。
原本以为定远侯府在这一系列案件卷得如此之深,二皇子多少会遭到些牵连,虽然这次落马的官员,好些被认为是二皇子一系的人马,但陛下却并没有因此而迁怒到二皇子身上,这让不少人都觉着二皇子似乎更受陛下的看重。
叶长砚和梁靖程得知了几位师兄都升了官,心中高兴万分,他俩这阵子明显的感觉到了,同窗们对他俩的态度,似乎比以往更加亲近了,就连国子学的先生们,对两人也比以往更加客气了几分。
“真羡慕你俩能拜入蔡老的门下,如今你们那五位师兄都高升了,尤其是你们那大师兄如今去了吏部,想必会有不少人巴结逢迎,有些人为了走通门路,那可是什么招都使得出来的,你俩且注意着些,说不准会有人来走你俩的门路。”
敖崇安说出这番话,叶长砚和梁靖程都是心里感动,若不是真心拿自己当朋友,断然是不会说出这番话来的。
有了敖崇安的提醒,叶长砚和梁靖程心里都多了分警惕,果然不出敖崇安的预料,这国子监内的确有不少人以各种由头,想要走叶长砚和梁靖程的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