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北半岛的反扑作战顺利,连战连捷,仅仅半个月时间,便消耗了大量的军用物资。
崽卖爷田心不疼,反正都是阿麦瑞克帝国提供的物资,打出去的炮弹,打飞的子弹都有人报销。
这样富裕的仗,一辈子都没打过呢。
歼灭了敌军2万余人,伤3万余人,收复大片被侵占之土地,遏制了日寇的扩张之势。
此等战果,让史迪威能有所交代。
也让张宪有资格,有理由,站着硬气的继续索要作战物资。
为了更好的指挥作战,单独成立了前线指挥部。
由新调任的郑峒帼担任前线指挥一职,统筹安排六个美械师的作战任务。
曼德司令部则筹备集训,准备后勤物资,做好决断工作,整顿后方的工厂。
两个指挥部隔离开,直接掐断了后方的指挥权,将六个美械师完好的给割裂开。
训练中心已成规模,王奇锋的骑兵师过来后,基本没有什么马匹可用,顺势接手200多辆坦克,在训练中心整编为装甲师。
M3坦克在丛林密布地区凑活着用,对付鬼子的小豆丁还是没问题的。
这里不存在大规模的装甲冲击,每个师配备60多辆轻型坦克,足够补充装甲兵力了。
又从第一战区内调过来一批年轻的军官,委任到殖民军、东方要塞仆从军内任职。
这两支部队有差不多10万人,战斗力低,作战水平不足,需要好好的磨炼一番。
可作为炮灰,安排跟日寇血拼,去其糟粕,剩下一点精华,留备他用。
日后军官都是第一战区的人,命令自然是从第一战区下。
反扑作战是假,争权夺势是真。
张宪人在后方指挥部坐镇,他的人却大张旗鼓的插手进各个队伍内了。
这还是没开挂的情况,仅靠着第一战区筹备的军官底蕴,就完成了渗透。
眼看战事顺利,消灭鬼子三个师团只是时间问题,张宪则准备对训练中心的4个美械师动手了。
手握大量的单兵经验书,可以契机招揽收编基层军官,顺势把底层士兵捞到手上。
凭借其威望,必然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