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是,教宗 覆舟水 2680 字 3个月前

于斯屈普(üsküb),奥斯曼苏丹国下辖的斯科普里桑扎克(斯科普里省)的首府,现代人有一个更熟悉的名字——斯科普路。

现在,在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亲自率军攻打君士坦丁堡的当口,苏丹麾下最得力的元帅率三万大军驻扎于希腊,其名为赛义德·比克尔“帕夏”。

赛义德·比克尔,奥斯曼苏丹麾下首席“帕夏”(大元帅,总督),比起君臣,二人更像一对亲密无间的战友。

穆罕默德二世的人生算不上一帆风顺,1444年,穆罕默德的父亲穆拉德二世因厌倦了政治而宣布退位,将苏丹之位让与年仅12岁的穆罕穆德。

上位仅仅两年,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突然撕毁《塞格特和约》,率领十字军攻击奥斯曼,连战连捷,奥斯曼宫廷大震,“耶尼切里(禁卫军)”在情急之下推翻了年幼的苏丹,穆拉德二世复位,率军与瓦迪斯瓦夫战于瓦尔纳,大胜之。

之后,穆拉德二世继续担任苏丹之位,直到1451年去世,穆罕默德二世方才重新登基上位,时年19岁。

穆罕默德是穆拉德的第四子,他的两个哥哥早夭,一个哥哥身虚体弱,因而他自小被穆拉德重点栽培,为他安排了两位自小一起长大的“拉拉斯(陪臣)”——扎干诺斯与易卜拉欣。

大臣从来猜不透年轻苏丹的内心世界,只有最了解苏丹的赛义德帕夏明白,这个年轻人的内心潜藏着一头择人而噬的阿拉伯狮子,被耶尼切里和大维齐尔联手政变的经历令穆罕默德二世的性格变得内向复杂,喜怒无常,同时又无比渴望建立远超父亲的功业。

赛义德在1450年的东方战役中崭露头角,率军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白羊王朝,从那时起被穆拉德二世看重,任命为“加齐武士”的头领。虽然是穆拉德二世提拔了他,但赛义德却全心全意地与当时沉寂已久的穆罕默德二世打好关系,在其继位前便以“真主”的名义宣誓效忠。

1451年,穆罕默德继承苏丹之位后投桃报李,立即将忠心耿耿又才华横溢的赛义德任命为最高“帕夏”,将最令人忌惮的“耶尼切里”禁卫军交由他指挥,既是看重他的才华,更是由于他的忠诚。

“耶尼切里”有着悠久的政变历史,动不动就把苏丹轰下台换人,必须交给最忠心的人看管,否则穆罕默德二世寝食难安。

在奥斯曼,赛义德可谓两人之下,万人之上,权柄在他之上的唯有苏丹本人与代表众贵族利益的“大维齐尔(宰相)”——坎达利·哈利勒。

该死的哈利勒,逼迫穆罕默德二世的罪魁祸首,后者继位后一度欺负年轻的苏丹不懂事,试图架空他。

多亏忠诚的赛义德帕夏鼎力支持,这一次耶尼切里选择支持穆罕默德二世,没有令哈利勒阴谋得逞。

但赛义德也没能如愿彻底击败这位政敌。

哈利勒毕竟是奥斯曼贵族阶级的代表, 想要他老老实实下台,单凭新苏丹和赛义德帕夏两人之力还不够。

奥斯曼民族作为被伊斯兰教同化的游牧民族,也像阿拉伯人一样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姓氏,他们更多是以创立基业的先祖之名作为家族姓氏,例如塞尔柱帝国皇室便以伟大的先祖“征服者”塞尔柱为姓,历代奥斯曼苏丹也以“创业者”奥斯曼一世为名。

赛义德·比克尔在十字军先锋部队跨过奥匈边境不久后便收到了烽火台的警报。

根据烽火台燃起的顺序,可以推测出他们的入侵位置和进军方向,应当是向着保加利亚地区的交通枢纽索菲亚城而去。

依照边境加齐的汇报,入寇的十字军兵力在一万五千到三万之间,人数较少,赛义德推测其并非十字军主力,极有可能另有一支人马留在匈牙利伺机而动。

非常朴实无华的战术,但朴实无华往往也意味着易于化解。

赛义德于是拒绝了索菲亚守军的求援,勒令保加利亚总督贝伊固守待变。

他们有兵力上的优势和疆域广度上的劣势,一切调动必须求稳,以保存有生力量优先,不可轻举妄动。

“统帅必须时刻铭记自己的军事目的,以不变应万变,而非肆意发挥指挥天赋。许多将帅自恃英勇,却常常遗忘战争的根本目的,胜于战术而败于战略,我不认为这种人配得上名将的称号。”

赛义德对自己培养的副将接班人循循善诱地解释道。

“这场战争只有一个目标,覆灭腐朽的拜占庭帝国,苏丹大人已决心继承罗马的意志,布武四海三洲。我们做臣子的应当以主君的意志为优先,只要把敌人拖住就好了。”

副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适时表现出受教了的谦逊之色。

4月29日,奥军兵峰直指索菲亚,沿途州郡望风而降,与盖里乌斯想象中的遍地烽火大相径庭。

虽然沿途州郡没有组织像样的抵抗,但同样没有给十字军任何实质上的支持。

各地领主只是象征性地对空气放了几箭,大言不惭地叫嚷着“势必要你大败而还”,就争先恐后地逃回自家城堡,拢城据守,倒是令罗贝尔头疼不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这些抵抗力量有胆量和奥军拼命,他有自己用一场酣畅大胜聚而歼之。但现在这些人分散据守,如果一个城堡一个城堡的硬啃,势必消耗无谓的兵力,说不定会给那些伺机而动的奥斯曼主力以可乘之机。

赛义德不清楚十字军的底气,罗贝尔又何尝不是走得胆战心惊。

自从有了掌心油画,他习惯了开着天眼打仗,敌人的一举一动要么可以从村民的嘴里问出来,要么他能通过油画窥见,至今一帆风顺。

但到了希腊,仿佛受到某种压制一般,掌心油画的范围变小了不少,杜兰达尔所能提供的神力也变得极其有限,贝贝像经常熬夜的约拿一样,躲在宝石里不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