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史前及夏商周等历史梳理

凿壁窥光 江枫客栈 6159 字 1个月前

孔子一生思考礼仪教化、伦理法度,终生修行道德,实践自己主张。他为人谦虚,勤奋好心,他曾经长途跋涉到楚国拜访曾经担任过周朝史官的老子,向他请教周礼,老子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老子的意思是,由于年代久远,文献遗失,周礼的精神、内容和形式已经无法考证,目前我们知道周礼都是口头流传下来的。老子的深意是让孔子根据社会和国家真实需要,去思考和实践礼仪教化等,不要被古法困惑。

孔子晚年潜心著书立说,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子伟大贡献在于,他旗帜鲜明地全面否定母系宗法制度,孔子倡导仁义,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平等人权道德观,孔子是中国民本思想的奠基人;孔子确立父系宗法制度,确立男权优于女权,男女搭配协作,建立基于爱民和法制原则帝王统治体系,全面解放社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他宣扬和实践仁义、廉耻、忠君、孝道、伦理、次序和博爱等道德观念和社会制度,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有效运行提供了保障;他提倡发展全民教育,强调“有教无类”,打破统治阶级和贵族对知识、思想和文化的全面垄断,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他创立了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的核心是“民为贵,君为轻”,强调人民是国家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唯一基础和力量,国家必须满足人民在生存、保障、参与和自由等方面基本需求,民本思想为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管理国家提供了思想基础;宣扬和平发展,反对战争和掠夺,为中华民族避免和减少战争提供了思想力量。

同时孔子是第一个淡化和否定鬼神观念的圣人,孔子一生强调和实践“事在人为,天道酬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正确人生观,反对求神保佑及恩赐,反对消极等待、懈怠懒惰、不劳而获,鼓舞坚守本心,敢为先、敢担当,勤奋刻苦,多劳多得,不求人,不求天。

在孔子生活的年代里,社会矛盾激烈,浮躁不安,各地充满混乱,但是恶劣生存环境,已经严峻生活压力反而激发起人们对社会灾难原因,以及奋发图强,拯救天下的深入思考。因此,在年代里,不仅产生了孔子这样伟大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还诞生了老子、墨子、韩非子、孙子等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法学家和军事家。这些大家共同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脱离人类原始文明母体即远古东南亚文明的人类伟大文明,从此,中华文明渐渐稳步走向繁荣和成熟。在往后专门论述人类思想及文明的章节里,我们将继续讨论中华文明。

公元前222年,立国于秦川地区渭水河畔的秦国,在征服韩、赵、魏、燕、齐等中原强国,以及楚、吴、越等长江流域地区的强国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统一的集权制大帝国即秦国,史称秦朝。

秦朝废除商朝以来的国家执行的建立在父氏宗法制度基础上的王侯分封制,建立父氏宗法中央集权的皇帝制统治体系,皇帝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皇帝下设朝廷管理国家大事及地方事务。推行郡县制,根据山川和地形阻隔的状况,以及文化属性及特征,将国家分为若干郡即地方行政区域,郡设若干县,郡县长官均有朝廷委任、考核和任免。为了提高国家运行效率,推行国家标准化体系,第一,“焚书坑儒”,强制推行文化改革,全面废除和封禁与国家价值观、思想、文化和法律相抵触的书籍、思想、文化及习俗,建立秦朝思想及文化体系;第二,统一文字,废除各地方的俗字俗文;统一道路及驿站建设和运行标准,保证帝国内部信息、物资和人员的高效流通;建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生产部门的作业标准和生产规程,全面提高生产部门工作效率和质量;建立奖罚分明、法度森严、系统严谨的法律统治体系,建立朝廷及地方衙门的运行机制和制度,规范朝廷和衙门的运行、考核、任免和奖罚。

秦朝建立的国家制度及统治文化,成为中国历朝历代设立国家制度和统治国家的文化基础和重要范本。

秦国是秦朝的根基,秦国兴起于西周初年即公元前1027年左右,秦国于公元前246年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秦朝。在建立秦朝之前,秦国在秦川、河西走廊、松潘高原和四川等地区已经发展了781年,这些地区是华夏族、巴族、氐族、羌族等多民族杂居地区,从秦国生产方式和人民生活习惯分析,秦国的主体民族是氐族,其次是华夏族和羌族。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而且在西域、中亚、中东等西方世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目前印度、中亚、中东、欧洲等地区的很多民族仍然成为中国为qi

、chi

、chi

a、zhi

a等,这些读音都是他们对秦国的称呼。而且中国很多北方游牧民族也自称秦qi

,如东晋时代,氐族首领苻坚建立的国家就称秦国即前秦,因为氐族曾经是秦国的主要民族,在他们心里秦国才是他们的祖国,继苻坚之后羌人建立国家也称秦国后秦,羌人和氐人对秦朝的感情都很深,但是华夏族建立的国家从来不会称秦,因为华夏族认为秦人不是纯净的华夏族;唐宋时期的契丹qida

(鲜卑族的分支),qida

快读就是qi

。根据诸多因素推断,秦qi

应该是从古越族军队官职特勤teqi

即“佩刀王子将军”的名号演变而来,而且秦国的贵族像氐族人一样完整的保留着古越族的文化和习俗。由于秦国在民族、文化和习俗等方面特点,使得秦国能够稳健和自如地统治该地区几百年,并积累了统一中国的实力。

公元前206年,仅仅维持16年的统治后,秦朝在凶猛的农民起义战争中轰然覆灭。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农民起义领袖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国家政权,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刘邦集团战胜项羽集团,获得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等广大地区的统治权,刘邦参照秦朝的体制及法律制度,建立汉朝,开创中华第二个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帝国。

汉朝是第一个将孔子的儒家思想确立为国家正统思想,并根据儒家思想的精神和要义,建立国家的文化基础、礼仪制度、教育体系、道德规范、民间公约等,为中国成为世界礼仪之邦奠定基础。

汉朝经历了西汉、新朝、东汉等统治过程,期间经历426年。公元220年,汉朝在农民起义的社会大混战、大分裂中灭亡。

经过426年的风风火火而漫长的国家治理和文化建设,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诞生了一个以华夏族为基础,融合了东夷族、古越族、羌族、氐族、苗族、瑶族等古老民族的新民族——汉族,之后汉族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坚实基础。虽然汉朝灭亡了,但是汉朝是第一次给予中国人国家意识、自豪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朝廷,因此汉朝之后中国人都自称汉族,当然汉族之外的民族也称呼中国人为汉人或者汉族。

汉朝是世界上第一个全体国民都具有强烈国家及民族意识的大帝国,也是第一个推行道德教化治理和法制的文明国家。汉朝培养了国家及民族的精英阶层和中坚力量,精英分子们不仅具有“为民请命”、“为国捐躯”、“天下为公”、“克己奉公”的优秀品德,而且他们具有管理国家及防御外敌的知识、本领和能力。汉朝这套培养、储备、启用和重用人才的制度和操作系统,以及汉朝的法律体系,成为汉朝之后历代朝廷管理国家的蓝本和依据。

同时汉朝是世界第一个用国家法律制度推行父系社会制度的国家,汉朝法律规定父系继承权、宗族谱系姓氏制度,从此中国人有了汉字方式的姓名,有了族谱和家族祠堂等父系社会的独特文化标记,汉朝对中华文明起到承前启后的伟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