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从江苏扬中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电器工程专家马伟明

院士之路 钩藤草 2246 字 6天前

马伟明院士是我国着名的电气工程领域专家,主要从事舰船能源与动力、电磁能武器装备以及新能源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马伟明长期致力于电气领域研究,瞄准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和武器装备发展需求。

他带领科研创新团队在“舰船能源与动力”、“电磁发射技术”和“新能源接入技术”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装备研制。

他取得了一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原创性成果,引领了舰船综合电力和电磁发射两大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推进了军民通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进步

马伟明院士创建并发展了舰船电力系统的基础理论体系,攻克了稳定性预测、固有振荡抑制等关键技术难题。

他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十二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装备多艘潜艇,填补了国家空白,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马伟明提出m相/n相双绕组电力集成新原理,据此研制出交直流双绕组电力集成供电系统,为国际首创。

在国际上,马伟明率先提出并研制成功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使我国舰船动力实现从落后到引领的跨越。

该系统相比欧美海军强国的中压交流综合电力系统,在能源利用效率、电力重构速度及电磁干扰控制等方面优势明显,在新能源船舶、轨道交通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马伟明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电磁弹射技术小型样机,全面推动了我国武器发展从化学能到电磁能的发射革命。

这些成果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应用于福建舰航母,大大提高了航母的作战效能。

马伟明提出电磁火箭炮的构想,若研制成功,或成为航母舰队的“终极杀手”。

马伟明研究了临近空间电磁发射卫星的系统和方法,为我国大规模发射卫星提供了新的思路。

马伟明研发的无轴泵推技术具有机械效率高、航行噪音小等优点,起始机械效率可接近80%。

随着超导体研究推进,效率还会提高;相比传统动力结构,其固有振荡频率和机械接触噪音非常小,大大提升了潜艇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

马伟明研制成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潜艇AIP发供电系统。

马伟明在独立电力系统电磁传导干扰预测理论和抑制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运载工具不同供电系统电磁兼容研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科研之路解码

马伟明院士丰硕的研究成果,是他当选院士的核心支撑,从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技术创新层面,他创建并发展舰船电力系统相关基础理论体系,如十二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等成果,攻克诸多关键技术难题,填补国内空白,以开创性技术彰显其深厚学术造诣与强大科研实力,为院士评选筑牢技术根基。

从国防贡献角度,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电磁弹射技术等成果,让我国舰船动力及武器发射实现重大跨越,极大提升海军战斗力与国防实力。

这种对国家战略安全的突出贡献,契合院士服务国家、推动国防科技进步的使命担当,赢得广泛认可。

行业引领方面,其成果引发相关领域变革,为新能源船舶、轨道交通等开拓新方向,吸引众多科研人员投身研究,带动学科发展,在行业内树立起绝对权威,彰显出院士应有的引领作用。

国际影响力上,这些成果使我国在相关技术领域从追赶变为引领,让马伟明院士在国际舞台备受瞩目,其成果成为国家科技实力的闪亮名片,助力他凭借国际声誉与影响力成功当选院士。

后记

马伟明院士的出生地江苏扬中,其浓厚的文化氛围与重视教育传统,在他心中种下求知与奋进的种子。

求学过程中,他在各阶段学习,构筑起扎实的知识体系,他从海军工程大学到清华,不同平台拓宽视野、提升专业能力。

从业期间,在海军工程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岗位,让他在教学相长中深化专业认知。

科研之路上,他聚焦舰船电力、电磁发射等关键领域,以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推动行业变革,彰显出其卓越的科研实力。

以上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最终使他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