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
孙和斗一脸兴奋地说道:“枪重8斤6两,长1.4米,加刺刀1.7米。有效射程达到了160米,最大射程达到了200米!”
说的是“米”,不是“尺”。
在这个时代,还没有“米”这个长度单位的。
但是,王昊来了就有了。
王昊规定:一米等于三尺,一里等于500米,两里等于一公里,一公里等于1000米。于是,现在的“天工院”以及东江军,都已经开始使用“米”来做为长度单位了。
……
有效射程160米,最大射程200米。
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对比一下长绳枪和前装式滑膛枪:
火绳枪的有效射程是75米,前装式滑膛枪的有效射程是120米。
射程远了不是一点点。
王昊点了点头,又问孙和斗道:“射速如何?”
“回禀大人。”
孙和斗道:“在使用大人所说的……纸壳定装弹……后,射速快了很多。熟练的士兵,应该可以做到分钟5发甚至6发,在实际战斗中,由于采用齐射的战术,应该也可以做到每分钟3~4发。”
纸壳定装弹,这也是王昊让他们弄出来的。
改成后装式之后,就可以釆用纸壳定装弹了。由于采用纸壳定装弹后,在装弹过程中少了很多繁琐的步骤,射速自然也就更快了。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王昊不直接将……后装线膛枪做出来?
其实,要做出来也是可以的。
但是,王昊考虑的是三个问题:
其一,改成线膛枪之后,对弹丸的要求很高,弹丸制造的精度要求较高,产量上不去,后勤会出问题。
其二,膛线不容易做出来,不仅产量上不去,线膛枪对枪管的材质和精度,也比滑膛枪高很多。
其三,就是……“代差”问题。
这种代差,就如同后世的“苹果一”、“苹果二”、“苹果三”……“苹果N”。
很现成的一个例子就是……现在满清和李自成都通过战场缴获,得到了燧发枪的样品。
据玄狼司传来的消息,多尔衮已经在盛京安排了专门的作坊,用于仿制前装滑膛式燧发枪。
李自成也找了一些工匠,在进行仿制。
虽然,由于材料和钻孔工艺的影响,它们的生产效率很低,成品率也很低。但是这也意味着,东江军在现有的武器方面,与其它势力之间没有代差,优势也会变得越来越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维持这种武器的“代差”,对东江军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
当然,线膛枪的原理图,也已经画给王徵了。
让他们慢慢去研制,慢慢去改良。
等到产品成熟了之后,再去考虑装备给军队的事情。
……
在问过孙和斗的试枪结果后,王昊又从孙和斗手中接过新枪,亲自试射了几枪。
感觉还不错,只是枪声有点沉。
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这个明朝时代可没有后世那种特种钢,只能将枪管做得……又长又黑又粗。
试完枪之后,又将枪还给孙和斗。
然后,对王徵和孙和斗道:“尽快安排人做一批出来,本将出征在即,希望到时候能带上几支新枪,专门用来猎杀敌军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