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奇案”不奇!1972年调兵山市“10·15”捆绑悬吊致死案

5月的郊野一片葱绿,生意盎然。李贤俊透过车窗向外眺望,心中感叹不已。47岁,正是人生的壮年,有高堂双亲,有妻子儿女,有事业,有憧憬。可是突然间,被一双罪恶的黑手夺去了生命,人生的旅程便戛然而止,留下的只有亲人们的痛苦和仇恨。“今晨3时左右被杀害,尸体扔进小水库里……”

清晨3时应该是在家中安睡的时候,那个人是怎么被杀害的呢?

近午,吉普车一直开到白李大队村北的小水库边,停下了。东陵区公安分局的民警和公社干部已经在那里保护着现场。远处,小水库周围挤满了好奇的农民。人群中,有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个少女在哭泣着,她们显然是死者的家属。

李贤俊随着陈方奎下了车,走向现场。小水库边,躺着一具男尸。死者头戴解放帽,衣着一般。上下肢都用绳子捆绑,双手倒背绑在身后;外衣襟解开,衣兜、裤兜都向外翻出来;里面线衣纽扣附近有新鲜撕裂,好像被人强制地搜了身。

围观的人们惊诧地议论着:“看,把人绑起来推进水里,还有个活?”

“看样子像图财害命,不然翻兜干什么!”

“唉!一条人命呀……孙维桢这回可完了,扔下老婆、孩子………”

李贤俊走上前,仔细检验尸体,观察尸表征象。

溺死者,俗称淹死,是液体侵入呼吸道、肺脏甚至血液中所引起的窒息死亡。湖死者的尸表征象主要是:口鼻腔有蕈形泡沫;尸斑出现缓慢,呈淡红色;手掌和指甲缝里往往有树叶、水草或泥沙等物;皮肤呈苍白色,起鸡皮疙瘩;等等。

李贤俊发现,这具尸体从鼻孔往外冒白沫,嘴里有泥沙。牵动一下尸体,水就从嘴里往外直流……这些,都符合生前入水的特征,表明孙维祯不是死于岸上,是溺死在水中。

李贤俊又观察捆绑在尸体上的绳子和结扣。

一些犯罪案件常有捆绑被害人的情况,自杀者也有捆绑自己的。法医必须对那些绳索、捆绑方式和结扣等作认真的检查和分析,以便从中判断案件性质。孙维祯尸体的捆绑方式引起了法医的很大兴趣:两上肢连同躯干被麻绳紧绑在一起,结扣在左上臂外侧,捆绑后自己的双手无法达到。余下的绳子,一端与缚绳扭在一起,另一端由左侧向下,将两小腿的下部绑在一起,于小腿外侧结一死扣。

当地的两位农民说,他们在当日天没亮时路经小水库,忽然听见堤边有人高呼“救命”。四周漆黑,他们两个胆子都小,急忙跑到村里,找来村干部和民兵到小水库边查看,原来是本村的孙维祯,上下肢被捆绑着躺在离堤边不远的水里。把他捞上来,已经死了。

现场勘验结束,陈方奎副大队长和刑侦技术人员来到村小学校研究案情。

议论中,大家对孙维祯是生前入水、溺死水中这一点没有异议,但对他的死是他杀还是自杀,则感到有些扑朔迷离。有人认为,他杀的可能性很大。虽然投水自杀者不乏将自己捆绑、坠石等案例,但孙维祯两上肢捆绑的结扣在左上臂的外侧,最后的结扣在左小腿的外侧,他的双手又倒背捆绑在后面,那两个结扣他自己无法达到,不能完成。衣兜、裤兜全部外翻,是被抢劫迹象。特别是,如果他是投水自杀的话,为什么还要喊“救命”呢?

侦查员从群众中收集到的反映也认为,孙维祯没有自杀的思想动机。

看来,认定他杀,这些根据都有一定的道理。否则,当地公安机关也不会在报案中说死者是“被杀害”了。

陈方奎听了一阵,把脸转向李贤俊:“昕听法医的吧!”

李贤俊沉吟片刻,语出惊人:“死者不是他杀,也不是自杀。”

众人愕然。

李贤俊说:“说死者不是他杀的根据是:首先,他身上没有任何损伤。如果是他杀捆绑,他能不作一点挣扎吗?当然,他也可能受到了犯罪分子的威胁,但是,他身上没有一点儿挣扎的迹象,现场上也没有一点儿搏斗的痕迹,这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更何况,绳子捆绑得比较整齐,不是匆匆忙忙绑的,看得出有充分的时间……”

小主,

“可是,他左上臂外侧的那个结扣,还有小腿左侧的最后一个结扣,又怎么解释呢?”有人问,“他自己在双上肢被绑于身后的情况下,两只手是够不到那些结扣的。”

“这正是死者迷惑人们的地方。”李贤俊说,“这个人脑子很灵,那两个结扣他自己可以完成。他先将绳子结成环形套扣,套在头上,然后借用身体的动作使它从上往下移动,移到胳膊肘那里,然后坐下来,用绳子的另一头捆双腿。注意,他那已被捆绑的两个上肢仍然可以在小腿左侧结扣。还有,他的两只手腕上的绳子并不是紧紧地勒住,而是两只手交叉着伸进比较松的绳套里。这,也是自缚的一个特征。”

究竟死者能否自己完成捆绑,陈方奎提出做做实验。李贤俊拿过一条绳子,照他自己刚才的说法,没用多少时间就把自己的两上肢和两下肢捆绑起来了,捆绑的方式、结扣与死者的完全一样。

李贤俊说:“如果是他杀,既然有绳子,勒死算了,可以不出声,还捆绑干什么!”

一言蔽之,把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点破了。

死者他杀否定了,也没有自杀因素,而且死前还高喊“救命”,那么,这个离奇的案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侦查人员在村里展开调查。人们说,孙维祯可不是个一般的农民,他头脑精明,点子多,还是个“热心肠”,爱为别人搞采买,跑合对缝,从中获利。对于他的死,村里有三户人家最为关切,在一起焦急而懊丧地议论说:“完了!他这人一死,向谁要钱去?”“唉,当初真不该把钱交给他!”

侦查人员仔细了解,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三家想盖房子,急需木材。“热心肠”的孙维祯毛遂自荐,拍着胸脯说:“我在市里有人,买木材容易,又好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