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秋闱开始 杨逸下场

二者皆因君明臣贤,施政有方,然亦有别。今观之,治国当以民为本,法德兼施,因时制宜,方能长治久安。”

杨逸下笔如有神,轻松从容的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狼毫笔,伸了个懒腰。

……

第三日考的是诗词题目则是要求以“秋景”为题,作一首七言律诗。杨逸略一沉吟,挥毫泼墨:

“霜枫染醉暮山红,

寒露凝香菊韵丰。

雁字横空书别意,

蛩声绕砌诉愁衷。

风摇稻穗金波涌,

月照荷塘玉影朦。

独倚高楼思旧事,

天涯羁旅梦魂中。”

在整个答题过程中,杨逸心无旁骛,沉浸在思考与书写之中。

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从《孟子》的“仁政”思想到《史记》中的兴衰之理,

从李白的豪放飘逸到杜甫的沉郁顿挫,皆能巧妙融入自己的论述和诗作之中。

回想起来,每一天每一道题,杨逸都答得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字迹工整秀丽。

他仿佛与笔墨纸砚融为一体,思绪如泉涌,笔下如有神。

周围的学子们有的抓耳挠腮,有的苦思冥想,

而杨逸却始终保持着从容淡定的姿态,展现出深厚的学识和扎实的功底。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逸顺利完成了所有题目,仔细检查一遍后,

他自信地放下笔,等待着交卷的时刻。

他深知,这场考试是他迈向仕途的重要一步,而他已经倾尽全力,问心无愧。

片刻之后,咣~~随着一声锣响,宣告考试结束,“考试结束,众人停笔!~~~”一个监考官朗声说道。

各考生听到这话,有像杨逸这般轻松从容面露微笑的,也有如王富贵暗自懊恼的,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