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君上聚臣再议事

秦时颂乔松 毛豆佐酒 1336 字 1个月前

但对内的矛盾,却不一样,是大秦当下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大秦的矛盾集中在利益划分上。而这方面,最大的问题,便是未来该采取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依臣来看,只要能定下这个结果,便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萧何率先放下了手中的情报,抽丝剥茧的分析了一番当前的主要问题。

乔松没有开口点评,而是看向了剩下的人。

公输越,陈平,芈颠,李泊,毛亨,张仓,李崇(御史大夫李昙之子,原陇西郡郡守),还有在百越的曹参,便是他手底下的秘书监人员了。

公输越是主管技术的,对于这些事情一向不感兴趣,他的专长也不在此。李泊和李崇二人,一个是李牧派到乔松身边听命,且担当一部分质子角色;一个主攻法家学说,对大秦律有很深的研究。不过,他是类似于法官一类的人物,在政治嗅觉上并不是那么灵敏。

因此,对于未来的政局,这三人的判断并没有其他人敏锐。

而对于萧何的看法,其他人大致上是认同的,偶尔有些不同意见,也是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上。

听完之后,乔松认同的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么你们的意见呢?大秦该采取分封,还是郡县?”

这个问题之下,秘书监的众人便分成了三派。萧何,陈平,李崇三人是赞成郡县,而芈颠,毛亨,张仓则是赞成分封,剩下的李泊和公输越则是表示中立。

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而每个选择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不同的原因。

例如萧何、陈平这两位长期跟随在乔松身边的谋士,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乔松思想观念的影响;而李崇作为法家学派的学子,本身在政治立场上就倾向于郡县制度。再加上他曾有过治理地方的经验,对郡县制度的优势有着独特的见解。

毛亨和张仓两人都是荀子的门徒,属于典型的儒家子弟,深受儒家复古礼制的影响。芈颠则完全是出于自身的贵族背景,自然而然地希望能够保留分封制度。

至于李泊,他和他的父亲李牧一样,都是降将身份,因此不愿意卷入这场纷争,选择置身事外。而公输越则最为直接简单,他只追随乔松的意见,根本就无需过多思考。

乔松麾下的这些智囊们都有不同的看法,那么大秦朝廷之上的局势必然也是波涛汹涌、复杂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