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王室保留一脉,被大夏帝国册封为藩王。
…………………………………………………………
十年之后。
赢缺和女皇的儿子夏允成年。
女皇陛下履行了当年的约定,将皇位传给太子夏允。
夏允登基称帝,甚至连太上皇都没有。
申无灼,厉战,宁道一,徐恩增四人为辅政大臣。
夏旖女皇曾经六次,册封申无灼为王。
因为,申氏赢氏为一体。
至此,整个大夏帝国内就有三个王室,赢氏,厉氏,申氏。
但是,申无灼每一次都拒绝。
最后在朝堂上公开表示,如果皇帝陛下一定要册封他为王,他回去之后就立刻自尽。
皇帝不得不作罢。
于是,女皇再一次下旨,追封申公敖为武亲王。
看到了申无灼的表态之后,镇北王厉如镜也公开上奏,要辞去王位。
女皇陛下坚决不允,并且晋升厉如镜为荣亲王。
厉如镜坚决不受。
并且泣血上奏,等到他死去的那一天,他愿意接受这个封号,但绝不世袭罔替。
于是所有人都知道,厉氏王位也止步于此了。
厉战也只能封国公了。
从今之后,大夏帝国境内除了赢氏,再无封王了。
申无灼以大无私的精神,奠定了整个大夏帝国的权力阶层。
某种意义上,申无灼把厉氏从王爵上拽了下来。
论功劳,论资历,无人能超申无灼,而且他还是赢缺陛下的兄长,连他都不能封王,还有谁能封王?
但厉氏对申无灼公爵是充满感激的。
虽然失去了王位,但却得到了世世代代的富贵和太平。
因为接下来,皇室会越来越强,赢缺这一代当然不会对厉氏动手,甚至夏允这一代也不会,但下下代呢?
就算夏氏不动手,赢氏的后人也会蠢蠢欲动的。
我们赢氏称王也就罢了,因为皇室是我们的亲兄弟,这个天下都是我们祖上赢缺陛下打下来的,你厉氏凭什么称王?你厉氏家族在这场大争之中,贡献难道还能超过申公家族不成?
…………………………………………………………
夏允登基五年之后。
赢缺和夏旖女皇彻底隐退,甚至彻底消失在所有人视野之内。
之后,皇帝夏允迫不及待把自己所有的弟弟全部封王。
赢缺和夏旖女皇总共生了五个孩子,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同父同母的弟弟,封为静王,汉王。
同父异母的哥哥弟弟们,赢缺和厉阳郡主的儿子封为了成王。
赢缺和卮梵的儿子,封为了赢王。
剩下的同父异母的弟弟,都是郡王,而非亲王。
有两个弟弟例外。
一个是傅采薇生的孩子,因为要继承傅氏家业,只封公爵。
另外一个是申凌罗的儿子,同样是姓申,也是封了公爵。
申凌罗本来是自己领养了孩子,但申公家族功劳太大,牺牲太大,家族只有一个公爵实在是不公平。
于是,赢缺和申凌罗生了一子一女,女儿跟着赢缺姓册封郡主,儿子跟着申凌罗姓,晋升成为公爵。
所有申氏家族,恢复申公家族。
如此一来,申公家族也有两个公爵,世袭罔替,也算是对得起申公家族这几十年付出的一切了。
傅采薇在儿子十九岁之后,也正式抽身离去,跟随赢缺生活。
…………………………………………………………
皇帝夏允登基十五年。
如今他三十二岁,真正年富力强,大权独掌。
但是,他心中也有忧患。
他是父亲赢缺的骨血,对父亲当然无限崇拜敬仰的。
而整个天下对父亲更加崇拜敬仰,尤其是父亲赢缺急流勇退,在整个天下更是成全了完美的名声,近乎神祇的名声。
那么在天下人看来。
夏氏可以称帝,那赢氏或许也可以。
未来,夏氏若不争气,赢氏是不是可以取而代之?
如今赢氏的王爵数量,甚至还要超过夏氏了,加上赢氏还有申公家族的绝对效忠,这两个家族是一体的,某种意义上夏氏并不是最强大的家族,赢氏才是。
当然了,赢氏的两个亲王,申公家族的两个公爵,都对夏允皇帝忠诚不二,这一代是不担心有什么剧变的。
大家都是父亲的孩子,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这一代没事,那下一代呢?
下下一代呢?
那么应该怎么办?
同室操戈?!
这怎么可能?
那样的话,他就成为了暴君,成为了昏君。
别说他自己下不了手,就算下得了手,天下人也容不了自己。
这个时候,就要跟父亲学了,提升自己的价值和名望。
不能打压别人,那就提高自己。
父亲和母亲早早就退位,把皇位和权力都交给了自己。
那么如何避免内心的忧患?
当然就是自己把皇位更加崇高化,神圣化。
用一代人,两代人,创造出巨大的功业,让自己和弟弟们区别开来。
让整个天下都有一个概念,这个皇位一定是要夏允的后人,而不能是其他任何一个弟弟的后人。
就算某个后人不成器,也要在他夏允争气出息的后代中寻找皇位继承人,而非从其他人中去找。
自己不能打压这些同父异母的弟弟们,还要重用他们,这样才不会让父母失望,要有容人之量。
但同时,自己也要把皇位传承彻底稳固化,神圣化。
而且必须在自己这一代,把事情解决掉。
因为,这一代兄弟们的感情很好,赢姓的哥哥和弟弟完全忠诚于自己,没有丝毫非分之想。
到了下一代,下下一代,事情就不好说了。
于是,夏允皇帝把目光落在了地图的另一端,庞大的西方世界。
经过二十年的休养生息和发展,西方世界已经足够强大了,应该也足够可以成全他的威名了。
………………………………………………………………
几个月后!
大夏帝国和西廷帝国之间,出现了贸易摩擦争端。
双方派出使团开始谈判。
谈了一个多月,双方的贸易争端稍稍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