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曲礼》上的记载: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人们在准备呕吐或者打喷嚏的时会避免与对坐者正面相对,这说明那个时候的人们已经有潜意识,捂住口鼻能阻挡口水唾沫飞溅。
《礼记·内则》:男女之间,不相受器,不共水井,不同寝席,不通衣袁;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这个时候,就出现了面衣就是中国版的早期口罩。面衣就是服务于男女授受不亲的理念,主要是为了防止陌生男性看到女子的身体五官。
从这个时候开始,对女子的要求就越来越严格了,到了南北朝时代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封闭性服饰,女子的“面衣”被也称为"大巾"。这种服饰"大巾"更像是裹头包巾,采用轻薄的面料制成,在遮蔽的同时也透气透光,不阻挡视线,就跟现在中东地区的头纱作用一样了。
这样的风气,一直维持到唐朝,出现了围帽,而这个围帽的用途,发展到了另一个境界。
根据《事物纪原》的记载:"今世士人,往往用皂纱若青,全幅连缀于油帽或氊笠之前,以障风尘,为远行之服"。帷帽在夏日可以遮阳,挡雨,避虫;冬天可御寒防雪,远行外出时能够遮挡沙土,这种服饰倒是初步具备了口罩的某些作用,而非完全是礼仪作用。
衣诺穿越的这本书,设定是根据宋朝以后的,因为是架空的,人们对于男女大防看得不那么重,女子出门是不用戴帷帽的,这里的帷帽也是用来遮阳挡虫避寒的。
也是根据这一点,衣诺思来想去的,最后才决定使用棉纱作为这一次口罩的材料。
棉纱抽绳口罩没有高科技含量在里面,但是又能有效隔绝细菌,在古代最合适了。
胡琴一听也知道制作不难,欣然答应了,她做事也是风风火火的,立马就放下手里的活,跟衣诺回到了杨府的庄子,立马开干了。
衣诺也不浪费时间,立马就把七喜叫过来,加上顾云,一共四个人,一个下午就把这口罩的制作流程跟运输安排、人员安排都敲定好了。
日后口罩这一块的生产,都交给七喜去处理,暂时就胡琴跟七喜两人制作,顾家那边的亲戚都是有钱的,不需要打工,所以后续的人员安排,还是让万管家去找人。
应该都是从在农场工作的退伍军人的家属里找人的,这样他们既能一家团聚,妻子女儿也有收入,整体的家庭收入就上去了,就不需要定国公府再发放抚恤金了。
顾云跟衣诺又花了几天,把相关的事情都安排好后,便回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