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机械工程师们专注于潜艇的整体结构设计,他们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不断优化潜艇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经过多次模拟和计算,他们设计出了一种独特的耐压壳体结构,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既能保证潜艇的安全性,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重量,提高潜艇的机动性。
电子工程师们则负责潜艇的电子系统设计,包括通信、导航、探测等设备。他们研发了一套先进的声纳系统,能够精确地探测周围的物体和地形,为潜艇提供清晰的水下环境图像。同时,还配备了高效的通信设备,确保潜艇在深海中也能与基地保持稳定的联系。
动力工程师们致力于研发新型的动力系统,以满足潜艇的高性能要求。他们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最终选择了一种混合动力方案,结合了传统的燃油发动机和新型的电力驱动系统。这种动力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强大的动力输出,还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延长了潜艇的续航里程。
在制造阶段,军工 1 组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由于海马星的资源有限,一些关键材料的获取变得十分困难。但是,团队成员们并没有退缩,他们积极寻找替代材料,并通过改进工艺,确保制造质量不受影响。同时,制造过程中需要高精度的加工和装配技术,团队成员们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一个零部件都符合设计要求。
为了加快制造进度,军工 1 组实行了分工协作的工作模式。一部分成员负责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另一部分成员则负责潜艇的组装和调试。在组装现场,大家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着,每一个螺栓的拧紧、每一根线路的连接都经过了仔细的检查和确认。
在整个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军工 1 组还注重与其他团队的交流与合作。他们与材料研发团队密切合作,共同攻克了一些材料难题;与科研团队分享数据和经验,不断优化潜艇的设计;与测试团队紧密配合,对潜艇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和验证。
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一艘崭新的潜艇终于在军工 1 组的手中诞生了。它外观简洁而富有科技感,内部设备先进而精良。当潜艇缓缓驶入测试水域时,军工 1 组的成员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期待。
在接下来的测试中,潜艇表现出色,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它在深海中穿梭自如,探测设备准确无误地工作,动力系统稳定可靠。军工 1 组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们为海马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他们并没有满足于此。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军工 1 组又开始了对潜艇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他们深知,科技的发展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在未来的挑战中占据优势。
在军工 1 组的不懈努力下,潜艇将不断升级和完善,经过2个多月,制造出了3艘潜艇,分别是探索1号、2号、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