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立意创新

晴阳照行旅 花落虽频 1617 字 1个月前

曹刿这个人只在《左传.庄公十年》这篇文章里出现过,此后就销声匿迹了,也许他改名了,但在以后的史书上确实没有这个名字。

但他的正面形象已得到确立,这是一千多年的定论。

而陈恪却要摧毁这个正面形象,众人当然不能接受,于是议论声四起。

等陈恪提出疑问,学生们迟疑,而刘复就没这个顾虑,起身质问:“有何理由做出这一结论?”

陈恪郑重回道:“这就是我要说的。”

他发现刘复可以做个好捧哏,两人一问一答让众人静下来听他说道:“曹刿论战之前,各诸侯国开战都按规矩来,擂鼓后两军出战。”

“而在曹刿破坏这个规矩后,两军开战就不讲规矩了,于是鲁国三战三败,曹刿这个名字也从此再未在史书上出现过,所以我说他使用的只是破坏规矩的欺诈之术。”

这个定性被他夯实了,可大家还是觉得无法接受。

于是刘复再次质问:“齐强鲁弱,难道鲁国就应束手无策吗?”

听他质问,陈恪必须承认一件事,刘复确实是个好捧哏,他正要讲这个问题刘复就送上话题了。

于是郑重回道:“刘师所言极是,但正是齐强鲁弱,曹刿所为才为鲁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因为齐强鲁弱已是事实,但齐桓公征讨鲁国,在国内并没得到多数人支持,管仲也是坚决的反对派。”

“原因无他,鲁国乃是周公旦的封国,其政治地位仅次于周天子,齐桓公以个人恩怨征讨鲁国,缺乏大义的支撑。”

“请大家不要忘了,那时的诸侯国虽然自主权很大,但表面上必须尊崇周天子,齐桓公就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成为五霸之首的。”

“而政治地位仅次于周天子的鲁庄公却在这时连续犯了两个大错,第一个大错就是在长勺之战中使用了欺诈之术,随后又在柯地和会上犯了第二个大错。”

“当两国君主登上土台准备订立和约时,突然又冒出一个曹沫手持匕首挟持齐桓公,让他答应了有利鲁国的和约。”

“现在我们回首看看这两事的后果,齐桓公虽是被胁迫而做出的承诺,但在事后仍然坚持自己的诺言,把三次打败鲁国所得到的土地全部还给鲁国。”

“在这之后,从表面看鲁国得了大便宜,但结果是鲁国从此失去了他的政治信誉和政治地位,而遵守诺言的齐桓公却得到各诸侯国的信服,成为五霸之首。”

“所以曹刿论战也好,曹沫挟持齐桓公也好,真正取得大胜的是齐国。”

这番论述以事实为根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众人虽然在心理上仍不舒服,但开始默认下来。

而好捧哏刘复却还是忍不住要说话:“依你所言,鲁国就毫无办法了吗?”

这个问题还是陈恪想要说的事,正在找机会,刘复就将机会送来了。

对这样的好捧哏他满怀感激,拱手一礼方才回道:“刘师所问才是本课的关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