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时分,贾平儿一如既往的坐在朝堂之上,蒯鹏举和毕旧在金殿左右最前方,面对东、北两个方向的大兵压境,朝堂之上从未紧张过,大部分人还是心里有些明悟,这都是龙国龙帝放纵的。
然而,龙帝的长子和次子率军而来,蒯鹏举这个龙帝“爷爷”居然下令在卫城全力阻击。
朝臣之中敢怒不敢言的占大多数。而今天蒯鹏举正是拿此来说话,群臣参拜之后,蒯鹏举就向贾平儿申请更换兵部、御林军的所有人选。
听得毕旧皱起了眉头,“蒯公,此举是何意?这样一来,不如敞开京都大门,迎接三路大军进城就好了。”
蒯鹏举看着自己这个孙女婿,自信的说道:“更换人选的目的,也是不想让各位为难。毕竟在座的大部分与蒯龙都有瓜葛,对战之下,出工不出力者占大多数了。”
小主,
御史之中终究还是有人不满站了出来,“蒯公,你们蒯家要练兵,锻炼自己的子嗣,我们无话可说。毕竟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是安定的原因。但卫城一战已经足够了,拿京都来练兵,这城外、城内多少私产,要在这练兵中化为乌有。还请蒯公为大家考虑一二。也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是一些朝臣最后商议出来的结果,毕竟一但开战,京都城外的农庄、土地必然遭受破坏,这无疑就是削弱了朝臣贵胄的私产。
如果是真的战争,谁也无法避免,可这分明就是龙帝的一个明棋,让龙国一直有机会练兵,不会再遭受危机。
而原本各“国”在京都的家眷、私产并没有因为什么“大英国”、“大东国”“大理国”......有丝毫的改变,大家在各“国”中的私产、商贸往来一切都照旧。
这样的“战争”,没人觉得有何不妥。
唯独蒯鹏举以必须“实战”为由,攻打“大蜀国”佘宇晨开始,所有的战争几乎就不像是在练兵了,而领兵的人又是亲王毕旧,大家就更不好说什么了。
现如今“蜀国”就剩下“京都”之地了,如果真的开战,谁也不愿意。
蒯鹏举不等贾平儿说话,抢先开口道:“本公当年镇守西疆,若非常年有真实的对战,你们以为西疆为何能一直安定!”
说完,从袖中拿出一份名册,继续说道:“这是新的更换将领名单,请陛下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