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公明是觉得我像是明主?”童舟乐不可支。他什么样自己清楚,吕布有的缺点他一样不缺,吕布没有的缺点他也有啊。
这都能算明主?三国的诸侯也太拉胯了吧?
徐晃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也是豁出去职业生涯的。
“若是取大汉江山而代之,将军未必有机会。”徐晃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现在这时间,已经错过创业最佳窗口期。
“但若行伊尹霍光之事,以将军之本领,蔡夫人之门第家世,当不无可能。”这就是徐晃一直想投靠童舟的真实想法。
篡汉的难度极大。
两汉400多年的统治对于士民的影响,不是轻易可以完全消除。就算当今天下的诸侯,想要完成统一九州的大业,非数十年之功也难成。
但是要成为一个像伊尹霍光一样的权臣,重新恢复大汉的统治秩序,在徐晃看来是更加容易的事情。而且,事成以后,他在后世的名声也会更好听。
童舟本人的非人武力,拥有荡平一切不服的实力。加上蔡文姬的谋算能力和满天下的蔡氏门徒帮助,他绝对有机会三兴汉室。
至于事成以后,他是要当伊尹霍光还是新朝王莽,那就不是徐晃关心的。
反正到时候徐公明肯定已经光宗耀祖,徐氏家族也能晋升门阀。年纪又大,见势不妙,完全可以告老还乡的嘛。
童舟是真没想到,这刚直威严的武将,心里竟然有这么多小心思。
不过他这么一说,童舟倒也理解了徐晃后来的一系列操作。说白了就是某种‘人穷志短’的典型心理。
东汉近200年的统治,早已阶级固化严重。似建国初期那样实现阶级跃迁的机会基本上不存在。所以徐晃这一类出身的土豪家族,能把自己家变为士族就已经心满意足。
至于再进一步,自有后人努力。
所以他最后的结局,比那些头脑不清的人,要好得多。全都是得益于精准的眼光,看得到的未来,稳扎稳打走下去就行。不愧是‘有周亚夫之风’的名将啊。
“伊尹霍光啊。”童舟喃喃。
徐晃则带着期待的眼神看向他。
如果童舟能留在这个世界,徐晃所说倒也不是不行。可惜他只是个过客,只好辜负徐晃的期待。
“公明的心意,某已知晓。只是某志不在此,却是叫公明失望了。”
徐晃的眼神渐渐暗淡,不过倒也有着几分理解的释然。似他这等天人之姿,也当有更大的抱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