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小儿子的志向,给儿女儿媳买车

重回1980年去享福 二蛇 5552 字 4个月前

张秀萍笑盈盈的回答了母亲的问题,然后忍不住夸赞道:“我二叔这个对象,无论是身材相貌还是家世背景都是没得挑的,气质更是如同古代的大家闺秀,真的极为优秀。”

张父问道:“女方家是做什么的?”

张秀萍道:“女方的爸爸是省里的大官。”

这话一出,张家人自然被惊得目瞪口呆。

省里的大官,对于农村人来说,那真的是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大人物。

现在女儿的小叔子竟然找了一个家世这么好的姑娘,真是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了。

要是那姑娘嫁过来了,那自家女儿岂不是要跟省里大官的女儿做妯娌了?

聊完喝喜酒的事,张母便带着儿媳妇们到厨房去忙活,张家父子则留下来继续跟邓允泰和张秀萍聊天。

当然了,邓允泰话说得比较少,主要是他的媳妇在说。

经过一番闲聊,张秀萍把那耶邓氏近期的变化都告诉了父亲和兄弟,直接把父亲跟几个兄弟都听麻了。

……

大年初二回娘家,这种风俗习惯已经刻在了博白人的骨子里。

因此,哪怕邓允珍经常能见到父亲和兄弟姐妹,但她还是在大年初二这天,带上老公和孩子,一家三口回了娘家。

邓世荣又做了一大桌菜招待女儿女婿。

在吃饭的时候,朱俊杰问道:“爸,小嵩很快就毕业了,他毕业后打算到哪里工作,现在定下目标了没有?”

邓世荣道:“不出意外的话,还是到部委工作,具体去哪个部委,他也还没有做最后的决定。”

朱俊杰点头道:“去部委好啊,允衡就是最好的榜样。”

邓世荣道:“去部委干个一两年,不仅升官快,还可以积累重要的人脉关系,以后下放地方工作,这些人脉关系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这比别人多了一个优势。”

朱俊杰羡慕的说道:“这读书好就是不一样,部委那样的部门,也就只有允衡跟小嵩这样的高材生可以随便进,其他人除非是有背景,否则想进这样的部门工作,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邓允珍瞅了丈夫一眼:“这还用说啊,自从国家恢复高考之后,读书就是我们农村人唯一的出路,想要考上清华北大那样的顶尖大学,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成功后比其他人有优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邓世荣有些感慨道:“说到读书,伱们七兄妹都曾经努力过,但最终就只有允衡跟小嵩成功,还有小恒现在也不差,而你们四个却连最普通的大学都考不上,这天赋的差距是真的够大的。”

邓允珠一脸无奈的说道:“我们确实没有读书的天赋,花同样的时间去学习,二哥跟小嵩轻轻松松就能考一百分,而我们考个及格分都难,实在有些打击人。”

邓允华把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二姐说得对,读书真的太难了,越读越觉得自己就是个笨蛋、蠢猪,我听我们高中的班主任说,二哥有不会的题目,老师稍微一点他就懂了,甚至能举一反三。

而我们……老师都已经把答案拍我们脸上了,我们都还没能反应过来,这怎么比啊?”

说到读书,邓允珠和邓允华这对学渣姐弟心里的苦真的无处诉说,他们不是没努力过,而是努力了,却一点希望都看不到,这搁在谁身上,都得崩溃。

邓允恒喝了一口健力宝,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在二哥和三哥面前,他现在的成绩也有点拿不出手,但在二姐跟四哥面前,他也是学霸级的存在。

因此,听到二姐跟四哥这么说,他便接话道:“人家爱迪生不是说过嘛,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二姐,四哥,你们就是缺了这百分之一的灵感,所以不管怎么努力,成绩就是不见有起色,时间长了自然而然的就放弃了。”

邓允珠瞥了小老弟一眼:“小恒,你先别急着笑我们,等你参加完高考,考上好大学再说。”

邓允华道:“就是,小恒你现在的成绩是不错,但平时成绩再怎么好都没用,人家大学看重的还是高考成绩,最后一个学期你可得好好努力,别落榜了跟我们作伴,那就白瞎了你这么多年的努力了。”

邓允恒失笑道:“现在的考试是最公平的考试,除了选择题可以瞎蒙,其他题目你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高考跟平时考试没什么两样,你会的题目始终是会的,不会的题目你就是想爆脑袋也做不出来。”

朱俊杰当年的成绩也只是一般般,闻言便强行岔开话题道:“小恒,你大学学什么专业,现在确定了没有?”

邓允恒道:“还没确定呢!”

朱俊杰道:“那该好好想想了,主要是想想以后大学毕业了想走什么路,如果想跟你二哥三哥那样进官场,那就咨询一下他们的想法,相信他们可以给出很好的建议。”

邓允恒摇头道:“对于进官场,我是没多大兴趣的。”

邓允珍问道:“小恒,那你对哪个行业感兴趣?喜欢做生意吗?”

邓允恒仍然摇头道:“对做生意,我也不太感兴趣。”

本来邓世荣想着等小儿子准备填高考志愿的时候,再跟他聊这个问题,但现在既然话赶到这了,他便跟着问道:“小恒,那你跟我们说说,你以后想要做什么?”

邓允恒显然早有打算,回答道:“爸,我想学医,以后当医生。”

邓世荣闻言愣了一下,他是真没想到小儿子居然想要学医。

后世有个非常有名的梗叫“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虽说这话里调侃的意味比较重,但这话肯定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医学前辈们总结出来的良言警句。

以西医为例:

学医周期长是众所周知的,时间成本高,一般医学本科5年,如果学习层次高一些,5+3+3=11年是最低限度,可能高中同班同学都事业家庭双丰收了,自己还需要家里支持。

即使不追求那么高的层次,本科毕业后也要规培3年,加上几年住院医生历练,才能成为一名补助少、压力大、亚健康的小医生。

如果盯着医学博士志向努力,那至少是14年起步。

还有就是学医也比一般的专业要难得多,因为它的知识点和资料是真的多。

想划重点?

想法是不错,可病人不会按照重点来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