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奉旨行事

两宋传奇 东方唐宋 2134 字 1天前

这日清早,太原府郊野的军帐内,童贯坐在虎皮太师椅上,翘着二郎腿,神气十足,端着茶杯,正观看着一副山水画,原来是杭州西湖图。这幅画是童贯平定江南方腊后,杭州名画师献给他的。他本要献给宋徽宗,宋徽宗却原封不动的赏赐给他。

正在此时,宇文虚中进报道:“太师,终南山掌门人张明远和青城山掌门人费无极携弟子前来。”

童贯漫不经心之际,寻思道:“又是这两个家伙,他们当年跑到东京骗吃骗喝,跑到西夏和辽国骗吃骗喝,这些年无所事事,如今也是皇上多此一举,居然让他们跑到军营瞎掺和,岂有此理?他们不懂带兵打仗,武艺也平平无奇,却自比什么范仲淹,真是可笑。想当年本官在蔡太师府见到他们,就觉得他们徒有虚名,只是骗吃骗喝罢了。如今到来,便是添乱。还带着弟子,更是笑掉大牙。做师父的沽名钓誉,做徒弟的能好到哪里去?如若他们到了战场上胡作非为,本太师又不好加以节制,如何是好。看来要想个万全之策,让他们知难而退才好。”想到这里,笑而不语。

张明远和费无极等人走了进去,拱手道:“童大人,我等来迟了,还望赎罪。”此言一出,童贯一脸不悦,低着头只顾喝茶。

普安灵机一动,笑道:“怪我们不懂规矩,童太师,我们来迟了,还望见谅。”童贯抬头瞥了一眼,见那普安,相貌堂堂,果然好似费无极年轻时候的样子,聪明过人,油腔滑调。

武连道:“错了,错了。”童贯一怔,问道:“错了,何出此言?”宇文虚中愣了愣。余下道:“楚国公,我等来迟了,还望见谅。”

童贯听了这话,心满意足,笑道:“好小子,所言极是。这话本国公爱听。”

子午纳闷道:“莫非童大人不爱听别人叫您童太师不成?”

童贯道:“世人提起我大宋太师,多年以来便是蔡京,本官也只不过是掌管枢密院。如今有人叫我童太师,的确不能适应,还是叫童大人好了。至于楚国公,不过是美誉。如若让圣上知道了,还以为本官自命不凡,有恃无恐,那可冤枉本官了。”

宇文虚中道:“等拿下幽州城,童大人便要称王了。”童贯听了这话,哈哈大笑。

费无极寻思道:“我如何不知童贯这厮心中做何感想,他一定很厌烦我们到来。他一定觉得我等跑来是想与童贯争名夺利。可惜我等非军旅中人,不懂得带兵打仗。论单打独斗,我等小菜一碟。可要说摆兵布阵,我们的确自愧不如。皇上派我们前来,自然是要去协助干爹种师道了。不过抵达军营,如若不先拜见童贯,便并不妥当。一则要给皇上面子,童贯毕竟是皇上面前的红人,眼下又加官进爵,如日中天,故而不可与之争锋,以免自寻烦恼。二则要给干爹一些面子,毕竟童贯是顶头上司,论年龄干爹自然比童贯长几岁,可官职面前无年龄大小之分。三则,帮助干爹必得从童贯处得到一些粮草,以备不时之需。要知道,自古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想到此处,笑道:“不错,童大人,我等当年在蔡太师府见到大人,就叫童大人。虽说大人建功立业后,升官发财,不在话下。可我等素知大人高风亮节,不慕虚名,最是皇上的肱骨大臣。要说我大宋的栋梁之才,当属童大人首屈一指,无出其右。大人南征北战,功不可没。我等佩服,自愧不如。”拱手见礼,笑了笑。

听了这话,童贯寻思道:“费无极当年就油嘴滑舌,聪明过人,如今还是如此。这话虽说阿谀奉承,但既然他脱口而出,我也不必计较太多。再说他们皆是皇上的故交,我不可驳了面子,让他们留在我这里断不可行,如若让他们知道我的舞娘,岂不弄得沸沸扬扬,传到皇上哪里便麻烦了。如若辽国知道了,也会动摇军心。”随即叹道:“这拍马屁的话,你们不必说了。老夫素知你们与皇上交情深厚。你们干爹种师道眼下在雄州驻扎,你们定会赶往那里。至于粮草,不用你们多言,我自会优先拨发给老种将军。他眼下是都统制(北宋后期,为了统一指挥出征的各路大军而设置的带有临时性质的武官职务,征战结束即撤销,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战役总指挥一职),本官之下,就数他最大。”

张明远问道:“无极,干爹眼下是何官职?”费无极道:“听浩兄说,干爹乃保静军节度使。”普安纳闷道:“听扁头师伯说,老种将军该做秦风永兴节度使。”

童贯一怔,寻思道:“莫不是张明远和费无极让他们弟子故意这样说,要提醒老夫不成?当年我与蔡京设宴请张明远和费无极去,那种师道被我们留在阁楼,我便与蔡京威逼利诱种师道,说他献出先天图、无极图、太极图后,保举他做秦风永兴节度使。这件事老夫如何会忘,只是皇上不答应,我等也束手无策。大宋西军中种家军算是首屈一指,如若让种师道掌控秦风路和永兴军路,那还了得。种师道如若尾大不掉,岂不威胁朝廷?就算种师道不会,难保他手下不会纵勇。如此好比太祖陈桥驿之事,如之奈何?”想到此处,一言不发。宇文虚中见状也一声不吭,静观其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费无极见童贯若有所思,便给普安使个眼色。普安会意之际,笑道:“童大人,晚辈素知如今这节度使虽说名声显赫,尊贵一时,可大宋西军还是掌握在皇上手中,皇上又让大人统领,如此看来。西军想尾大不掉,也万万不能。再说西军皆忠君爱国,何来尾大不掉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