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道:“师父,眼下,要静观其变。不知战局如何变幻,这契丹人会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说不定,想必女真人也只是一时得偿所愿,不会有什么大进展。”
费无极担忧道:“话虽如此,不过,孟夫子所言极是,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若朝廷不政通人和,枕戈待旦,恐怕太平时日就无多了。”
阿长道:“内忧外患的确令人担惊受怕,‘花石纲’搞得人心涣散,怨声载道。宋江、方腊之辈又把官军搞的军心涣散,疲惫不堪。如此我大宋如何对付辽国和金国。”
费无极道:“所言极是,如今辽国大势已去,恐怕金国南下攻我大宋,也只是时日无多之事,不可不察,不得不防。”
普安道:“师父、师伯,听说西夏不断支援辽国,想必契丹人会起死回生,也难说,是也不是?”
武连道:“如今看来,西夏是萤火之光,金国是皓月之明。如今的辽国恐怕就是吹灯拔蜡,呜呼哀哉了。”
阿长好奇道:“那我大宋,又当如何?”
普安叹了口气,无精打采道:“我大宋啊,自然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危机四伏,朝不虑夕。”
费无极摇摇头,叹道:“好了,时候不早了,你们歇息去罢,明日再作商议。”看向普安、武连。
普安、武连应声道:“但听师父差遣。”
费无极站起身来,走到窗边,合了合衣衫,随即叹道:“如今大敌当前,就苦了我大宋千千万万黎民百姓了,如之奈何?你们都歇息去,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普安、武连意欲劝慰费无极,阿长示意二人不必多言,二人随即离去,只留费无极一人沉默不语。阿长劝慰片刻也退了出去。
当夜青城山月光如水,远处竹林片片,悄无声息,雪后寒气袭人,时有冷风肆虐,呜呜作响,阵阵而来。
普安、武连与怡乐在屋里,围着火炉说话。一根蜡烛星星点点,飘飘摇摇,顿觉屋里许多温暖。红光扑来,一个个脸色红晕。
怡乐站起来拿着剪刀把灯芯剪了一下,笑道:“哥哥们,我们青城山的蜡烛最近不太够用,要省着点才好。”武连教给他,他就学会了。武连偷懒,一般都让怡乐代劳,还说,为了怡乐好,让他小小年纪就更上一层楼。
普安纳闷道:“不是还有么?成都府张员外、李员外、胡员外、徐大官人,送来许多,难道不够用了。”
武连二话不说,伸手拽过怡乐,朝怡乐屁股轻轻拍了拍,假装凶巴巴道:“肯定是你这臭小子拿去放河灯了,老实交代。如若师父、师伯知道,要打屁股了。”武连朝怡乐屁股轻轻拍了拍。
怡乐一脸冤枉,不紧不慢道:“武连哥哥,你又胡说。前天晚上,你没吹蜡烛就睡了,早上蜡烛都烫了桌子,蜡水淌了一书,书都看不清了,如若不是蜡烛不多,书要烧了,桌子要烧了,房子要烧了,你也暖和了。”
武连挤出一丝丝微笑,立马矢口否认,正色道:“又在胡说,哥哥可没有。”看了下左右,赶忙捂住怡乐的小嘴巴,使个眼色,示意他不可胡说八道。
普安这才明白,自己的书被武连搞的鬼,不是怡乐,自己果然错怪怡乐了。顿时气呼呼道:“好小子,武连,怪不得书上有蜡烛水,原来是你搞的鬼,我还冤枉怡乐了。害得怡乐被我气哭了。怡乐,咱目下就有怨报怨,有仇报仇。”马上对怡乐使眼色,怡乐会意,二人朝武连招呼而来。
普安抓住武连的胳膊,怡乐朝武连的屁股拍了拍就跑开了。武连挣脱开来,与普安、怡乐绕着桌子追逐打闹起来。三人打打闹闹,有说有笑,片刻才好。
怡乐仰起小脸,微微一笑,马上问道:“哥哥们,又要下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