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大臣们听闻此言后,不禁面面相觑。他们心中暗自思忖,但一时间却无人能想出更为妥善的应对之策。沉默片刻之后,终于有位大臣站出来小心翼翼地说道:“皇上,微臣等既不建议您亲自出征抵御外敌,亦不赞成您前往木兰围场避难。依臣等愚见,您还是应当移步紫禁城,坚守京师才是上策啊。”其他大臣纷纷附和,表示赞同这一观点。
咸丰皇帝听后,心中顿时一阵欢喜。他暗想:“这群大臣总算是开窍了!”此时的他早已顾不得所谓的帝王颜面,毫不犹豫地一拍龙椅扶手,大声说道:“好!那就如此决定了!”紧接着,他赶忙吩咐身旁的侍从立刻起草一份请求移驾紫禁城的奏折。只见那侍从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奋笔疾书,其速度之快,简直比平日里风驰电掣的快递小哥还要迅猛几分。不多时,一份言辞恳切的奏折便呈现在众人面前。
此时的咸丰皇帝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一边绞尽脑汁地准备着所谓的“逃跑”计划,另一边则心急如焚地派遣朝中大臣火速赶往天津,与英法两国展开紧急议和。然而,面对英法提出的一系列苛刻条件,这位平日里高高在上的皇帝竟然毫无招架之力,只能选择全盘接受。
除了原本签订的《天津条约》外,英法方面进一步得寸进尺,要求将天津增辟为通商口岸,并大幅增加赔款金额。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居然还妄图率领上千名士兵进入京城交换条约文本。这一要求一经提出,前去谈判的大臣们顿时大惊失色。其中一名大臣满脸焦虑地说道:“这怎么能行呢!一旦让你们这些外国军队带兵踏入京城,恐怕整个京城都会被搅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啊!”
就这样,由于双方在这一关键问题上僵持不下,此次谈判最终以破裂收场,局势也因此变得愈发紧张和复杂起来。
联军这边眼见着谈判宣告失败,当下便不再犹豫,他们相互对视一眼后,齐声高呼道:“既然如此,那咱们也无需再跟他们啰嗦,直接动手便是!”伴随着阵阵喊杀声响起,联军开始进一步行动起来,他们气势汹汹地从天津出发,浩浩荡荡地朝着北京方向进犯而去。
远在北京城皇宫中的咸丰皇帝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顿时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团团转。他瞪大了眼睛,满脸怒容地质问前来禀报的大臣们:“你们到底是怎么谈的?为何会把事情搞成这样?怎么就这么谈不拢呢?”大臣们一个个都低着头,不敢直视皇帝那充满怒火的目光。
眼看着局势愈发危急,咸丰皇帝赶忙再次派遣宜亲王载垣等一干重臣火速前往前线,试图与联军重新展开谈判,以平息这场即将爆发的战火。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宜亲王等人使出浑身解数,但最终依然未能与联军达成一致意见,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依旧无法调和。
得知这个结果后的咸丰皇帝,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苦不堪言。他不禁仰天长叹道:“这群可恶的洋鬼子,怎会如此难以应付呢?朕贵为一国之君,却连这点小事都处理不好,实在是太窝囊了!”说罢,他重重地一拳砸在了龙椅的扶手上,眼中满是无奈和愤恨。
这一次,清军可是真真正正地被激怒了!他们那愤怒的火焰仿佛能够燃烧整个京城。只见一群清兵气势汹汹地冲向英国那边负责洽谈的地方,二话不说,就将 39 个代表强行“请”走了。说是“请”,实则就是毫不留情地抓捕啊!这些英国人哪里见过如此阵仗,一个个都吓得面如土色,毫无反抗之力。
而就在此时,眼看着联军的大军已经逼近京城,那黑压压的一片,如同乌云压顶一般让人喘不过气来。皇上得知这个消息后,再也无法安坐在龙椅之上了。他心中暗想:“哎呀呀,这下可不得了啦!朕要是再不走,恐怕就要沦为阶下囚喽!”思前想后,最终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于是乎,皇上匆忙召集了奕欣等一众大臣,简单交代了几句让他们留下来处理后续事宜,美其名曰“善后”。紧接着,皇上便带着一家老小,慌慌张张地踏上了逃亡之路。对外宣称是要去木兰围场打猎,但明眼人谁不知道,这不过是一个掩人耳目的借口罢了。实际上,皇上就是想要趁着这个机会,脚底抹油,赶紧逃离这即将陷入战火纷飞的京城!
恭亲王奕欣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犹如万马奔腾一般,愤怒与无奈交织在一起。他暗自思忖道:“如今才想起我来?早些时候你们都干什么去了?难道非得等到事情发展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才想到让我出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吗?我这可真是活生生的‘临危受命’的范例啊!”
小主,
没过多久,八国联军便浩浩荡荡地从安定门趾高气扬、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北京城。他们进城之后四处查看,结果发现被清军抓捕来的 39 名谈判代表当中,竟然有一部分人已经惨遭虐待而死。看到这种情形,联军众人的怒火瞬间“噌”地一下就燃烧起来了,一个个气得咬牙切齿,心中暗骂道:“这清军也实在是太不讲道义、太不人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