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平淡!
没错,这诗一开始就是平平淡淡的,还带有一点失落——
孟老师费劲千辛万苦,九江、宣城、扬州、镇江……
一路的漫游,没能与名山相逢。
岂能小看这区区一个“逢”字!
你可以“逢”到的,那都是你的朋友!
像是友人之间的感情一般,山,不再仅仅是观赏的对象了,它还可以是交流的老友,有着炙热的情感。
孟老师乘坐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似乎只是“不出意外”地“始见香炉峰”,可小陈依然可以想象得出孟老师当时看到庐山时内心的激动、热切!
孟老师是什么样的人他还不清楚吗?
面冷心热!
而且,是极热!
孟老师看到这样令自己欣喜的景色,之后想起了晋代隐居在庐山的高僧晋庐山释慧远,阅读对方的传记时,认为自己有着和慧远一样的隐逸情怀。
可是晋唐之间,已是数百年!
高僧圆寂,无法追逐前尘,空闻钟声,清凉悠远!
但传来的又岂止是东林寺的钟声?
陈成没去过庐山东林寺游玩,但很喜欢听许巍的一首歌《喜悦》:“
和风中的雨丝,
庐山东林的晚钟.
梵音飘渺在耳边,
回旋向天际。”
他能感觉东林寺的钟声带给孟老师的是寞落,余音袅袅,含有不尽之意。
因此这首诗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以空灵之笔叙事,感情却在“都未逢”、“始见”等字眼中含蓄地流露出来!
清代的王士禛就格外推崇此诗,认为是至臻妙品,而他评论此诗的妙处,与孟老师留给小陈“艺论”中所说,参差仿佛。
可见自身达到了足够的境界,就能从古人的文章中细品出创作的不二法门了!
眼前的“四秀儿”,纵有急才,熟读篇章,毕竟只是普通人中的佼佼者,又怎么能与大宗师们的眼光相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