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束不过半年,因为大汉军的存在,东瀛并没有拿到太多现金,直接回血并不太多。
甚至,因为战损太大,这点钱覆盖战争成本后,还不够维持在辽东的军事存在的。
只是东瀛舍不得把辽东吐出去,和清国签订了借兵条款后,顶着压力维持着军事存在。
东瀛还新下了两艘战列舰订单,加上战前订购的富士和八岛,四艘战列舰的钱需要付。
战舰订单可不是一次性付清,一般而言会分四次,在战舰建造的不同阶段支付费用。
例如开始建造之前支付25%,壳体完成即将下水再支付25%,建造接近完成开始海试又支付25%。
最终交付时支付最后25%。
四艘战列舰,意味着东瀛每次都需要支付一艘战列舰的费用,还要重整二线战舰和辅助军舰队伍。
这种压力下,自然也就没有过多的能力投入陆军。
还是山县任首相时给陆军争取了一点利益,补充好了六个师团后,新组建了两个师团,形成八个常设师团。
又吸收战争经验,正式组建了两个野战重炮旅团,不过其中一个目前只有编制,没有大炮,也没有炮兵。
这次重新挑起战争,东瀛第二军、第三军步兵总计只有五个师团、四个独立混成旅,总计近十五万人。
独立混成旅不是常设编制,而是应对战争设置的临时编制。
“我带来了两个炮兵团,后续还有骑兵、炮兵及三个旅的援军,你们可以放开手脚打,不必担心后方。”
参谋长了解了具体情况后,准备进一步扩大战果,争取不白来
“第五旅到哪里了?能不能联系上?能不能及时的堵住东瀛人的逃跑路线?”
留守的第三师后勤参谋立即让通讯处联系,可第五旅并没有回复,也许是在快速行军,没打开电台。
随即又向第三师师部发报询问,第三师打了半场,正停下来修整,倒是回复了。
“报告!根据最新情报,东瀛第四独立混成旅驻地在大凌河东岸的安屯、右卫一线。”
第三师参谋表情一下子变得难看,
“因为行军仓促,重火力跟不上,五旅在北上途中被东瀛第四独立混成旅所阻挡。”
“三师已经紧急抽调牲畜马匹和部分重火力前去支援。”
这种时刻就是拼谁动作更快,所以第五旅干脆丢下了重火力,加快行军速度。
这没啥问题。
问题是在他们的情报上,沿着大凌河一路向北,不应该有大规模的东瀛人驻扎才对。
不然第五旅也不至于抛弃重火力搞长途奔袭,多少会带上几门炮。
“东瀛人的动作这么快?”
参谋长见沙盘上那一片没有标注东瀛人大规模驻扎,只以为是东瀛人动作快,
“能否让五旅拖住正面之敌,然后组织各部骑兵穿插过去,先去石新、谢屯一线阻击?”
参谋长想着付出点代价也先解决掉东瀛这两个师团,歼灭敌大部分兵力。
这样一来后续就好打了。
或者说不用打了,四个师团被吃掉,一多半的兵力被歼灭,东瀛在整个战场的布置将直接崩盘。
“报告!”
通讯处处长满脸惊慌的跑进来,
“五旅急电。”
参谋长心里一个咯噔,难道东瀛人有埋伏?
“念!”
通讯处长呼吸急促,打开电报,吸了口气,用颤抖的语气念道:
“昨日下午,我部攻占无名村落,发现该村已被倭寇屠戮,于池塘中挖出尸体百六十八具,最幼者不过一尺四五,全村无一幸免。”
“今日凌晨,我部攻入另外两村庄,共计发现尸体五百零八具,解救女眷一百二十二名,从其口中得知,周围数镇,恐有变数。”
“五旅上下决心与敌决一死战,不死不休,但五旅担负着迂回包抄之任务,烦请周围各部率军堵住大凌河之敌之退路,第五旅上下拜谢。”
“另电第三师,恳请第三师克服困难,移师大凌河西岸,防止敌过河逃窜。”
“第五旅急电辽河以西各部。”
参谋长已经青筋乍现了,但军事素养告诉他必须听完。
通讯处长刚念完,他立刻做出了改变:
“集中各部骑兵、会骑马的也算上,接替第五旅之任务,携带部分重武器包抄敌后路。”
“第十七师、十八师、第四旅、快速形成对敌人的合围。”
“第五、第六、第八三个旅,以及第三师、两个炮兵团,还有缴获的重炮?都拿上。”
“72小时内,彻底歼灭它!”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