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想象,安德罗波夫因慢性肾病将在1984年2月9日病逝,执政时间仅一年零三个月。
随着他的与世长辞,苏联的“安氏改革之路”会宣告结束。后面的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则都没有能力挽救这个庞大的帝国。
扫视完了国际新闻,朱弦越简单做完笔记,重重写下几个字:苏联、远东、海参崴。
随后,朱弦越开始扫视着国内的新闻,重点也落在了连阳、鄢陵当地的新闻商行。
首先是国内的大事。
1983年一季度最热门的新闻显然是张海迪女士。
翻过这个没啥关联的新闻,朱弦越的目光落在了一系列经济领域的报刊上。
有今年刚刚改组,原来叫《中国财贸报》的《经济日报》,也有新华通讯社主办的《经济参考》、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市场报》、苏鲁豫皖 4省23家报纸联合创办的《经济新闻报》。
所有报纸翻完以后,朱弦越预感到:国内的改革形势即将加快。
而今的国营企业集中了中国几乎所有的资产和精英人才,国企的改革极端重要。
之前的改革似乎表明,如果没有利益分配上的合适方案,哪怕企业的积极性能够被短暂释放,也只是掩盖缓解了矛盾,并未解决根本问题。
在一些字里行间,朱弦越感受到了首都钢铁和京师财政局的矛盾,也感受到了国家迫切要改革的想法。
事实也的确如朱弦越所预料的,再过三个月,利改税就会出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
由大局落到小处,朱弦越果然发现,汉华厂已经在开始试点改革。
汉华厂有了更多的利润分配,能够开展企业的自我升级,激活厂子的活力。
在地方媒体的报刊上,朱弦越快速捕捉到了几个老熟人的名字。
祁宏并未得到自己理想的升一级退休的结果,被调到了省厅担任闲职,级别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