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妙计破敌

在楚国那被战争阴云笼罩的营帐之中,太女与冯辰溪相对而坐,面前的地图上标记着三国联军的兵力分布与楚国的山川地形。太女秀眉微蹙,眼神中透着凝重与决然:“辰溪,如今三国联军来势汹汹,魏国于西、晋国在南、寒国居北,呈合围之势。但我观其联军虽众,却各有盘算,此乃其破绽所在。吾等当以巧计破之,方可保我楚国社稷安宁,你可有良策?”

冯辰溪微微沉思,目光在地图上缓缓游走,片刻后,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殿下,臣以为可针对三国不同之态势,施调虎离山与擒贼擒王之计破魏,声东击西之策退晋,釜底抽薪之法御寒。如此,或能扭转战局,使我楚国转危为安,进而克敌制胜。”

太女微微点头,示意冯辰溪继续详述。

冯辰溪指着地图上魏国的方位,说道:“殿下,魏国此次出兵最多,其主力由魏虎率领,集结于我楚国西边的襄阳城外。此军锋芒毕露,似欲直捣我楚国腹地。然臣观魏宏此人,生性多疑且极为自负,对其麾下大将亦多有猜忌。我等可先遣一支疑兵,佯装成我楚国主力,大张旗鼓地向魏国境内进发,做出欲偷袭其都城大梁之态势。魏宏闻之,必恐老巢有失,定会急召魏虎回援。此乃调虎离山之计。待魏虎回援途中,我军再于其必经之路设下埋伏,以精锐之师伏击之,力求擒获或斩杀魏虎。魏虎一除,魏国大军群龙无首,必陷入混乱,我军便可乘势反击,此即擒贼擒王。”

太女目光一亮,轻轻击掌:“此计甚妙。然这疑兵需选派得力之人率领,方能令魏宏深信不疑。”

冯辰溪抱拳说道:“殿下,臣愿亲率疑兵前往。臣会在行军途中,多设旗帜,广布烟火,营造出大军压境之假象。且臣会故意泄露一些行军路线的消息,让魏国的细作能够探知,确保魏宏能及时知晓我军动向。”

太女微微摇头:“辰溪,你乃我军之核心将才,不可轻易涉险。可令太尉嫡子苏青竹率此疑兵,他熟读兵书,才思敏捷,定能不辱使命。你则留在襄阳城外,统领主力,准备伏击魏虎。”

冯辰溪略作思索,点头道:“殿下圣明,苏青竹确是合适人选。臣在襄阳城外,定会精心布置,不使魏虎逃脱。”

商议已定,苏青竹领命而去。他率领着一万楚军,伪装成十万大军的规模,浩浩荡荡地朝着魏国方向进发。一路上,旗帜蔽日,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魏国国内,魏宏听闻楚国大军竟欲偷袭大梁,顿时大惊失色。他在朝堂上焦急地踱步,怒喝道:“这楚国好大的胆子!竟敢趁朕出兵之际,偷袭朕的都城。魏虎何在?速令他回援大梁!”

群臣面面相觑,一位谋士上前劝道:“陛下,此或为楚国的疑兵之计,陛下不可轻举妄动。”

魏宏却不以为然:“若大梁有失,朕这魏国将根基动摇。朕宁可相信其为真,也不能冒险。魏虎的大军离大梁最近,唯有他回援,朕方能安心。”

于是,魏宏急令魏虎回援大梁。魏虎虽心有疑虑,但君命难违,只得率领大军匆匆往回赶。

而在襄阳城外,冯辰溪早已率主力部队在一处山谷中设下了重重埋伏。山谷两侧,楚军的弓箭手隐蔽在树林之中,手持强弓劲弩,箭头闪烁着寒光。步兵们则手持长枪大刀,静静地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冯辰溪站在高处,望着远方的道路,心中默默计算着魏虎的行军速度。“传令下去,全军务必保持安静,待敌军进入山谷深处,听我号令,方可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