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净街

古城一巡 二默 2132 字 27天前

秧歌演出者认为表演秧歌神灵会特别照顾,为了祈求来年身体健康,全家顺利,所有表演者特别卖力,拿出最好的体力,最好的状态,最嘹亮的嗓音来表演,鼓声震震,钹锣苍苍,很是热闹。老人小孩,妇女汉子,都会去围着看。场地一阵大,一阵小,场地小的时候由耍狮,耍龙的跑个场子,把人往外挤挤,场地又变大了,如此反复,耍秧歌者和看秧歌者都乐在其中。

刘振东的工作由乡镇调到了城里面的总公司,主要是每月到各调水站进行一次例行检修,反而比以前更自由了更轻松了。可能与跟班进修有关吧。

王晓茹继续上着她为了社保的班,偶尔去帮老妈看看店,因为弟弟弟媳准备接手老妈的产业。经过了一次医师资格考试,没有通过,老爸气的默不作声。还好,对中医药方的背诵,还使老爸比较满意。

最大的问题就是催婚,经过几次自己找和别人牵线,总是她看上人家,人家看不上她。看上她的她都看不上,有些竟明确提出五金店要她们姐弟一人一半,明显是图她家的钱,王晓茹打定主意不找了,她可不想为别人生孩子带娃,一辈子活在家庭主妇的生活里,那样人生的意义就没有了。

小主,

决心下达,父母亲唉声叹气,看王晓茹真的是不想找,也想通了,再逼可能适得其反,还不如等她年龄大些,想要嫁人了,又或者遇到合适的了,就结婚了。

应德最近比较安适。进入农历十月,天气转冷,应德一天围着炉火,煮着从王晓茹刘振东那儿学来的火锅,抱着手机刷刷视频。下午天气暖和了去闲话广场听人吹牛,或者骑电动去城里买些吃的用的。

院子里王晓茹买的炭堆成小山,为了防止嫉妒的人偷拿炭和院子里的东西,刘振东找了泥瓦匠,弄了一个小汽车可以进的二手铁大门,粗糙,劣质,符合应德的身份。王晓茹还买了条小狼狗,取名“东子”,放在应德家养着。刘振东竟然对小狼狗的名字没有丝毫反对。

腊月中间,三人在应德家聚了聚,这是半年多来三人第二次聚在应德家。三人偶尔冒出再去外面找找的念头,可实在是形势比人强。这两年所有乱七八糟的和搞灰色的都没有消息了,有些跑路了,有些转行了,有些和他们一样,沉寂着。

相比于其他人,他们三人没有那么急切,毕竟人生冒险就是一两回,能全身而退就是赢家。把冒险当工作,当挣钱,当乐趣,迟早是要领盒饭的。

过年了,今年的鞭炮比前两年更响,持续时间更长。小城里过年的人依旧,年三十守夜,到城隍庙拜拜,年轻人喝酒打牌,年龄大些的吃瓜子谝闲传。习俗在传承中变化,小孩子就是打游戏,给长辈拜年要压岁钱的成了长辈们追着小孩塞兜里,还因为打扰人家打游戏被嫌弃。

三人的年和以前不认识时过的一样,甚至连拜年信息都没互发。弄得王晓茹觉得“东德王”已经解散了。

正月十三,刘振东特意带儿子看了从明朝流传下来的一种秧歌形式“净街”。

金城东面,历代王朝均建立营府治辖。明建文年间,驻守甘州的肃王府迁至兰州。其实在明初,开国大将徐达就驻守过兰州一带,为扫灭元朝残余势力进行过几次战争,有名的就是安定的点将台遗址就是例证。

徐达在此地筑建了中山垒,此垒也被称为点将台,作用和军事指挥所差不多。徐达在此点将聚兵,操练士兵,下达作战任务等。据记载,中山垒原本是土木结构,木头早已不存在,土台子也被当地人耕田时挖着只剩下一个土堆了。

后来为了挖掘文化资源,促进当地旅游业,将土台子保护改建为砖石结构。现在的点将台是根据记载的结构和规模建的缩小版。据说原点将台高三丈、阔六丈、广八丈,可容纳千人站立,可见其宏伟的规模和军事重要性 。徐达利用这座点将台指挥了有名的与元军名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的决定性战役,最终使明朝巩固了西部地区的安全 。有意思的是,离点将台约五公里远,有个地名叫王家窝窝,不知道与王保保有没有关系。

后朱元璋分封儿子为藩王镇守边疆。肃王就是朱元璋的第十四子朱楧。朱楧在迁移藩王府至兰州时,经过安定内官,此时内官叫甸子川,后来因明朝镇守太监(内官)驻守于此,渐渐被人们叫成内官,因设营府,全称为内官营。此地因水草丰美是古代重要的养马地,有个地名叫练马滩,因平阔是明军训练骑兵和训练军马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