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出口影片的特权,但李琦还是选在香江,因为他要保证可以上映,就像王保强演的《盲井》在海外斩获多项奖项,但在内地还是被封了。
李扬拿到了荣誉,却被封禁三年,这在李琦看来是不能接受的。
况且李琦选择的题材敏感,可能还有国际舆论的不可控因素。
2002年,华夏和本子关系不错,高规格的交流频繁,虽然偶有摩擦,但整体而言欢声笑语和礼尚往来占多数,而李琦想拍的电影题材却是二战、集众营题材这个赛道。
拍一部客观、不带有意识形态的电影是李琦的夙愿,但他不准备因为一部片子破坏整体大环境。
君子不立危墙。
所以放在香江是最好的选择。
接下来的几天,《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版权问题还在谈着,李琦利用晚上的时间来挑选了适合的片子来创作。
总体而言,能获奖,又能有票房的电影,几乎都有锚定特定的地区和群体,比如《珍珠港》《波斯语课》《辛特勒名单》《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但有一部成绩很不错。
拿下了4000多万美刀的票房。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李琦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二创,既顺应特殊环境和背景,又能针对西方市场,对其中许多地方做了改动。
他将背景放在了抗战时期的华夏。
故事很简单:讲述了一个8岁的小男孩胜村阳太随同本子的军官的父亲从本子来到申城,在这里他的父亲是集众营的最高长官。
在这里,胜村阳太第一次见识到了集众营。
由于年少,他误以为这里是农场,并对每天穿着条纹衣服的人感到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瞒着家人,走进集众营,并且结识了华夏的男孩石头,两人成了朋友。
他看着“小石头”的衣服,自己也穿上条纹衣服,试图帮助石头找父亲,结果被关进了毒气室......
电影通过孩子的眼睛来看待成人世界、战争这个难以理解的残酷,戳中了无数观众的泪点,尤其是有孩子的女性观众。
而在历史上,申城真的存在过集众营。
里面不仅有华夏人,还有西方人士,李琦要拍两个版本,一个港版的,在香江上映,另一个找米国人、欧洲人过来演,特供西方市场的欧美版本。
一个本子拍两部,这叫两开花。
叫你们看看什么叫做国际编剧!
港版的演员问题不大,香江童星许多,能演的人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