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茵开始教孩子们如何识别湿地里的珍稀动植物。她拿着一本图鉴,对照着湿地里的植物,对孩子们说:“这是菖蒲,是湿地里常见的植物,它对水质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有一个小男孩,他在湿地边看到有人非法捕鱼。他对曲茵说:“曲茵老师,我们要阻止那些人。”曲茵点头说:“对,我们要保护湿地,就不能让这些非法行为继续下去。”
曲茵还在学校里组织了一次湿地生态保护宣传活动。孩子们制作了宣传海报,上面画着湿地里的动植物和保护湿地的标语。他们在小镇的各个角落张贴海报,向居民们宣传湿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在改善湿地生态保护教育的同时,曲茵也关注到生态小镇湿地环境的修复。她组织居民们一起清理湿地里的垃圾。在湿地里,曲茵和大家一起划着小船,用网兜打捞水面上的垃圾。
她联系了执法部门,对湿地里的非法捕捞和狩猎行为进行打击。在湿地的巡逻过程中,曲茵和执法人员一起,向非法捕捞者宣传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随着沼泽湿地边缘生态小镇的湿地生态和教育逐渐恢复,曲茵又收到了来自一个竹林深处的手工艺小镇的求救信。这个手工艺小镇位于竹林深处,竹林郁郁葱葱,竹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乐曲。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然而,战争使竹林深处的手工艺小镇的手工艺产业受到了严重打击。许多手工艺人失去了工作,传统的手工艺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小镇的学校由于缺乏手工艺文化教育资源,孩子们对本地的手工艺知之甚少。
曲茵来到竹林深处的手工艺小镇后,走进学校。教室里没有关于手工艺的教学工具,孩子们对手工艺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偶尔看到的一些小物件上。
曲茵决定先为孩子们提供手工艺文化教育资源。她联系了一些手工艺大师和文化机构,募集了一批手工艺制作工具、原材料和手工艺书籍。她在学校里设立了一个手工艺教室,里面摆放着竹编工具、木雕刀具、刺绣针线等,墙上挂着手工艺作品的图片。
曲茵在学校里开设了手工艺文化课程。她带着孩子们来到竹林里,此时的竹林清幽宁静。曲茵拿起一根竹子,对孩子们说:“孩子们,竹子是我们手工艺制作的重要材料,我们可以用它制作出很多精美的东西。”
她请来了一位竹编大师,给孩子们讲述竹编的技艺。竹编大师坐在竹林中的一块空地上,手中拿着竹条,熟练地编织着。“竹编要从选竹开始,要选择粗细均匀、质地坚韧的竹子。”大师一边说一边示范着竹编的基本手法。
孩子们学着大师的样子,开始尝试竹编。有一个小女孩,她的手指被竹条划破了,但她仍然坚持着。她对曲茵说:“曲茵老师,我觉得竹编很有趣。”曲茵为她贴上创可贴,鼓励她:“你很有毅力,一定能编出漂亮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