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水准,是很难在官场混出头的。
当年他魏忠贤初出道时,也曾面临这样的困境,好在他天性聪颖,经过后天的努力,把小时候丢下的功课,全都补上去了。
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其带来的实惠,比起当年的付出,太值得了。
他现在写文件,帮皇上批阅奏章,那一手龙飞凤舞的字,谁会想到这是他后天努力的结果呢?
他为魏良制订了一个学习计划,请名师强化训练他一年,之后,步入官场,没完成的学业,在实线中学习。
在官场上混,该学习的太多了,有许多知识点是老师那儿学不来的,全靠自己摸索。
除了学习文化课,还要学习礼仪。
乡村的孩子,尤其是穷人家的,就没见过世面,面对京都的繁华,眼都不够用了,简直象个傻子。
小主,
这种现象不仅是魏良所有,是所有来自乡下孩子的通病。
面对万花筒一样的花花世界,他们很难适应,要想使融入上流社会,首先就得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这其实还得有漫长的路要走。
对魏良关心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那个这未曾谋过面的侄女,几次给侄女捎去口信,让她进京相见。
这时候的英姑,己经习惯了山上土匪无拘无束的生活,加上自身长相的问题,不想到京中出丑,因此对于伯父的诚心邀请,一再推托,直到魏忠贤垮台,也没有进京。
这使得魏忠贤很不愉快,认为侄女眼里没他这个伯父,因此一直没在人们面前提起过这个侄女。
虽然此举一度导致了两人之间的关系紧张,不过也因祸得福,魏忠贤倒台后,好多他身边的人,包括他的宗族,都被连累。但姐弟二人,因为不为外人所知的缘故,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魏良在伯父的严管下,在一个独立的院子里,跟着一个老学究,学习文化课。每天之乎者也的,很是乏味。
习文累了,他便练武,在文化课取得进展的同时,他的武艺也大有长进,这应该是他进京取得的另一个重大收获吧。
魏忠贤很喜爱这个孩子,对他寄予的希望很大。他很忙,因此要求魏良,至少三天去他一次书房,一来向他汇报学习成绩,二来陪他说说话,聊聊天。
魏良在他心中的重要程度,是谁也代替不了的。
这一天,魏良如约来到书房,却见伯父正和一个中年男人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