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元年,秋风萧瑟之际,先主率领修真大军,浩浩荡荡抵达夔关,随后在白帝城扎下营寨。前部军马已雄壮地穿越川口,整装待发。
此时,一名近臣慌张跑来,向先主禀报:“主公,吴国使者诸葛瑾已到!”先主听后,大手一挥,不悦地说道:“别让他进来!”
黄权见状,眉头紧锁,拱手进言:“主公,诸葛瑾之弟诸葛丞相乃我国重臣,他此番前来,必有要事。若贸然拒之门外,恐有不妥。不如召其入内,听听他究竟有何言说。若其言有理,我们可从之;若不然,也可借其口向孙权表明我军的立场,彰显我军之理。”
先主略作思索,觉得黄权之言不无道理,便点头应允:“好吧,那就召他进来。”
不一会儿,诸葛瑾步入营帐,恭敬地趴在地上行礼。先主缓缓问道:“子瑜,你此来所为何事?”
诸葛瑾抬头,目光诚挚:“主公,我弟在蜀已久,我不怕主公怪罪,就直言不讳了。此番前来,主要是为了荆州之事。想当初关公在荆州时,吴主曾多次欲与关公结亲,但关公并未应允。后来关公攻打襄阳,曹操屡次写信撺掇孙权偷袭荆州。孙权本不愿为之,但吕蒙与关公不和,私自率军前往,才酿成大祸。如今孙权深感悔恨,此事皆因吕蒙而起,与孙权无关。如今吕蒙已逝,此仇也算有个了结。再者,孙夫人一直思归娘家。吴主特派我来,欲将孙夫人送回,并将投降吴国的将领及荆州一并归还,希望两国能重结盟好,共同讨伐篡汉的曹丕。”
先主一听,怒目圆睁,大声吼道:“你们东吴害死我兄弟,现在还敢来此花言巧语!你当我是傻子吗?”
诸葛瑾急忙再拜,不慌不忙地分析:“主公息怒,请听我细说。您是汉朝皇叔,如今汉帝被曹丕篡位,您不思讨伐逆贼,却为兄弟情义兴师动众,岂不是舍大义而就小义?再者,中原乃天下之心,长安、洛阳乃大汉基业之地,您不图恢复,却与吴国争荆州,岂不是舍重取轻?天下人皆望您能振兴汉室,恢复山河。如今您却置魏国于不顾,反欲攻吴,此举恐非明智之举。”
先主听后,气得浑身发抖,咆哮道:“杀我兄弟之仇,不共戴天!想让我罢兵,除非我死!若非看在丞相面上,我此刻就斩你首级!现在你赶紧滚回去,告诉孙权,让他洗干净脖子等死吧!”
诸葛瑾见先主态度坚决,知道再劝无用,只好灰溜溜地返回江南。
且说吴国这边,张昭忧心忡忡地向孙权进言:“主公,诸葛瑾定是见蜀国修真大军势大,欲借求和之名背叛吴国,投奔蜀国。他这一去,恐不复返。”
孙权摆手笑道:“你休要胡猜,我与子瑜有生死之交,誓不相负。他不会背叛我,我也不会辜负他。昔日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我想让子瑜留他。子瑜曾说:‘我弟既已跟从玄德,从道义上便不能有二心。他不会留下,正如我不会去蜀国一样。’此言感天动地,他今日岂会投降蜀国?我与子瑜神交已久,岂是流言蜚语所能离间的?”
正说着,有人来报:“主公,诸葛瑾回来了!”孙权得意地看了张昭一眼,说:“你看,我说对了吧!”张昭顿时羞愧难当,退了下去。
诸葛瑾入内,将先主不肯通和之意禀告孙权。孙权一听,大惊失色:“若如此,江南危矣!”
这时,中大夫赵咨挺身而出,大声说道:“主公,我有一计,可解此危!”孙权忙问:“德度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