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谁让咱们这部电影严格意义来说是一部市场规模并不是很大的时尚片呢!”
“这么说吧,一部电影能够作为看点的东西越多,能够剪出的预告片也就越多。”
“比如之前的《仙剑》,就可以用大场面、中国风风景、主角爱情和动作戏剪出四个截然不同的预告。”
“但是《人生如戏》,基本就只能剪出以你和谭孙韵不同视角展开的两版预告。”
“所以哪怕加上了女性独立这个元素,电影票房大概率也不会太高。”
“当然,如果利用你来疯狂营销,或许可以对票房有一定抬升。”
“可这就是个‘竭泽而渔’的办法,对你名声会有损伤。”
“所以...咱们不要太看重票房,而是要把目光放在电影口碑和可能获得的奖项上。”
李明之所以会费劲巴拉解释大半天,一是因为不想欺骗刘一菲,二来也是为了能给对这部电影抱有无限期待的刘一菲打打预防针。毕竟老话已经说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而反过来说,如果不报期望,那这失望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不对吧?!那个《穿普拉达的女王》的票房不是挺不错的吗?!”李明的这些说辞非但没能说服刘一菲,反而是让刘一菲想起了李明在开始创作这个项目时举过的那个成功案例。
“《穿普拉达的女王》能够成功,那是因为人家背靠已经成熟的欧美市场和拥有一位获奖无数老戏骨和一位新进当红女演员坐镇。”
“但是《人生如戏》背靠的中国电影市场和演员阵容...”
刘一菲的话音刚刚落地,李明就立马做出了解释。欧美那边充斥着拜金主义的电影市场,都没能出来几部好的时尚片,在中国这个价值观完全不同的电影市场,能够保本,那都已经加上了刘一菲在《仙剑》回了一波血的名气和自己之前积累的口碑。不然...
“我...既然你早就知道这个类型不赚钱,那你当初为什么还要做这个?!”
仔细回想了一下中国电影市场和自己咖位的情况后,刘一菲在不得不认同李明观点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另一件事。李明这不假思索的回答无疑证明李明早就清楚时尚片会在中国电影市场的遭遇,那李明当初为什么要把电影定成这个类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