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艺创作的追梦之旅》
叶立航和吴林的故事推进到了第 163 章,这一次,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乡村文艺创作领域。
在他们所在的乡村,文艺活动匮乏,村民们的精神生活单调。叶立航和吴林深知文艺创作对于丰富村民精神世界、展现乡村风貌的重要性,决心开启乡村文艺创作的新篇章。
他们首先面临的是人才的稀缺。村里有文艺创作天赋和兴趣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和孩子。叶立航和吴林决定在村里举办文艺培训班,然而,响应者寥寥无几。
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他们亲自上门邀请有潜力的村民,讲述文艺创作的乐趣和意义。但有些人觉得自己没有基础,担心学不好;有些人则忙于农活,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
在创作素材的挖掘上,他们遇到了困难。乡村的生活看似平淡,如何从中发现有价值、有特色的素材,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生活体验。叶立航和吴林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与村民交流,试图捕捉那些感人的故事和独特的风俗。
但有时候,村民们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者讲述的内容过于琐碎,难以整理成有吸引力的创作素材。
资金的短缺也是一个大问题。购买文艺创作所需的工具、材料,举办作品展示活动等都需要资金支持。他们尝试向村里申请经费,可村里的财务状况也不宽裕,能提供的帮助有限。
叶立航和吴林又想到了寻求企业赞助,但企业对乡村文艺创作的商业价值持怀疑态度,不愿意投资。
在作品推广方面,他们缺乏有效的渠道。乡村的信息相对闭塞,作品很难传播出去,引起外界的关注。他们利用社交媒体宣传,但粉丝数量少,影响力有限。
家庭方面,由于全身心投入乡村文艺创作,他们对孩子和父母的照顾减少。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他们无法及时关心;父母身体不适,他们也不能时刻陪伴在旁。
面对家人的抱怨,叶立航和吴林感到愧疚,但他们坚信乡村文艺创作的意义重大,希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叶立航和吴林在乡村文艺创作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尽管在举办培训班和挖掘素材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但面临的困境依旧如重重阴霾,笼罩着他们的每一步。
他们发现,虽然亲自上门邀请让一些村民对文艺创作产生了兴趣,但真正能够坚持参加培训并投入创作的人少之又少。那些勉强参加培训的村民,由于基础薄弱和缺乏自信,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点困难就容易打退堂鼓。
为了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和创作能力,叶立航和吴林决定调整培训方式,采用更加通俗易懂和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他们通过讲述身边的故事、展示优秀的文艺作品等方式,激发村民的创作灵感。但由于他们自身的教学经验不足,效果并不理想。
在创作素材的挖掘过程中,尽管他们深入村民生活,但还是经常错过一些重要的细节和情感。有时候,村民们虽然愿意分享,但由于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将内心深处的想法清晰地传达出来。叶立航和吴林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和解读。
资金的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购买的劣质创作工具和材料影响了作品的质量,举办作品展示活动的计划也因为资金不足而一再推迟。他们尝试通过举办义卖活动来筹集资金,但乡村的购买力有限,义卖所得远远不够。
为了节省开支,叶立航和吴林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材料,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作品推广的困难让他们感到十分沮丧。社交媒体上的宣传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他们寄希望于与当地的媒体合作,但由于乡村文艺创作的话题性不足,媒体的兴趣不大。
叶立航和吴林决定带着作品亲自去周边的城市寻求机会,但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四处碰壁,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遭受了不少冷遇和拒绝。
家庭方面,孩子在学校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指导,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老师多次找家长沟通,希望他们能够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叶立航和吴林心中充满了愧疚和焦虑,他们试图在工作之余多陪陪孩子,但往往因为疲惫不堪而无法全身心投入。
父母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需要经常去医院看病。他们只能在工作的间隙匆忙带父母去医院,然后又立刻返回工作岗位。面对家庭的困境,叶立航和吴林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奈。
与此同时,他们在乡村文艺创作的过程中还面临着村民的不理解和质疑。一些村民认为文艺创作不能当饭吃,是不务正业的表现。还有一些村民对他们的作品提出了批评,认为不够接地气,无法反映乡村的真实生活。
叶立航和吴林决定虚心接受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创作。他们组织村民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想法和需求,努力让作品更加贴近乡村生活。
尽管困难重重,但叶立航和吴林从未想过放弃。他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乡村文艺创作一定能够取得突破。
他们继续努力,不断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叶立航和吴林积极与其他乡村的文艺团队交流合作,互相学习和借鉴经验。他们还参加各种文艺比赛,希望能够通过获奖来提高乡村文艺创作的知名度。
同时,他们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援助,希望能够为乡村文艺创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在村里,他们组织了文艺志愿者队伍,定期为村民表演节目,营造浓厚的文艺氛围。
未来,他们期待着乡村文艺创作能够蓬勃发展,成为乡村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在事业成功的同时,修复与家人的关系,让家庭重新充满温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