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个犁头,树杈和熊山、熊木等人,也做好了配套的木架和绳索,用来人力或者驴子的力量拉动。
这样一来,有了驴和犁的加持,开垦荒地的速度就能加快很多,生产效率也有很大的提升,原本张洪担心的占用过多劳动力导致食物不足的可能,也将大大降低。
因为材料和技术的限制,张洪带人做出来的犁很像后世的直辕犁,犁的主体由三根木头和一块三角形的铁组成,一根一米五长左右的直木作为犁辕,承担人或者驴的拉力,并通过犁辕把这股拉力传到下方的犁底和后方控制方向的犁把上,犁底部分用一根短棍与犁辕链接,三者构成一个三角形,犁底与地面接触的地方,用部落为数不多的铁,打造了一个两边低中间高,箭头形状的犁铧,用铁钉钉在犁底一端。为了方便更换,所有的部件,张洪都让熊山他们尽量做到尺寸一致,而且还多备了几套部件。
有了犁,那就要试一试犁的效果,张洪喊上人带着犁,在院外刚收完白菜的地上进行实验,张洪站在犁后面,犁辕前面用斧头斫开一个缺口,用麻绳绑了,麻绳分为两股,熊山和树杈一人拉着一根,并排向前走去。
张洪抬高犁辕,犁铧顺势插入地面约十五公分深,在两人的拉动下向前开去,田地里的土顺着犁铧向两边翻开。大概五分钟左右,三人耕出了一条长约一百米、宽三十公分的地。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一亩地大概要半个小时就能犁完,但是理论归理论,实践是实践,在耕地的过程中,张洪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前面两人拉动的力气有大有小,忽快忽慢,这就导致张洪不得不用很大力气去调整方向;其次就是张洪必须要控制着犁铧入土的深度,太深,前面两人拉着吃力,土也翻不过来,太浅,起不到耕地的效果;
再者就是效率还是很低,一亩地三个人要两个小时,那么按照一天8个小时的工作量,整个部落能拉动犁的人算有60个,不做其他事情的情况下,那么一天能犁80亩,事实上,除了翻地,还需要将土地上的土块给耙成碎块或者更细的土壤;
随后还有起垄、播种、覆土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那么一天犁80亩,看起来很多,但加上后续的工作,这个效率就大打折扣了。
所幸,熊奇等人发现了驴。在经过几天的喂养后,它们逐渐习惯了部落的生活,吃干草时也没有像刚来时那么警惕了。张洪想要将他们驯化一下,用于部落耕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先是让部落鞣制毛皮的妇女用兽皮和麻布做了一个牲口套圈,在套圈两侧系上绳子,用于拴在犁上;有了套圈,就要尝试驯服野驴。
经过这几天的熟悉,再加上各种草料、烂水果、盐和热水的补充,这些驴子的体力恢复的非常快,再加上张洪让喂养他们的熊奇每天给他们加个鸡蛋,这些驴子跟熊奇他们已经很熟悉了。
在熊奇的帮助下,张洪已经能够让驴老老实实地将套圈套在脖子上,不得不说,驴子的性格还是很温顺的,只要不引起它们的反抗,用起来很是顺利。
接下来,又经过十来天的尝试和熟悉,驴和人都终于掌握了更加轻巧的犁地技巧。
经过比较,三个人拉的犁和两头驴一个人拉的犁,前者的效率只有后者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多,而后者付出的,只不过是十几斤草料外加两个鸡蛋。
驯化动物产生的巨大作用让族人大开眼界,原来用于吃肉和剥皮的牲口,也能够用于做其他的事情,这件事很快在族中引起了轰动和效仿。
大家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