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逐字逐句地读着,脸上的神情从最初的惊讶,逐渐转为深深的震撼。
读完后,他激动得眼眶泛红。
猛地站起身来,声音颤抖却又充满力量:“先生此诗,必将震动长安,让更多人看到这世间的真相!这诗中对百姓苦难的描绘,对世道不公的揭露,定会如惊雷般响彻这片天地!”
自那以后,李逸便时常前来拜访杜甫。
他们一同漫步在长安的街头巷尾。
穿梭于热闹的集市与幽静的小巷。
有时,他们会在城墙上看落日余晖洒在长安的屋脊上。
有时,又会在曲江池畔,听着潺潺流水,交流对诗词的见解和对时事的看法。
在一次次的交谈中,他们的情谊愈发深厚,渐渐成了忘年之交。
李逸出身富贵之家,平日里与一些文人雅士常有往来。
在一次诗社聚会中,众人围坐一堂,茶香与墨香交织。
李逸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将杜甫的新作拿给大家看。
众人传阅后,顿时炸开了锅。
年长的儒士张衡,抬手轻轻抚了抚胡须,示意安静。
随后,他缓缓站起身,神色庄重,眼中满是钦佩:“杜子美真乃当世豪杰!以笔为剑,直刺世道不公,这般勇气与担当,实乃吾辈楷模。其胸怀天下,心系苍生,方能写出如此振聋发聩之佳作,真可谓‘诗圣’之才!”
张衡曾在官场任职,因不满权贵的腐败而辞官。
他对杜甫的诗,有着更深的共鸣。
此刻,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仿佛在回忆那些被黑暗笼罩的岁月。
旁边一位年轻书生赵宇,面露羞愧之色。
连忙站起身,双手抱拳,恭敬地拱手附和道:“先生所言极是!吾等久居长安,沉醉于这表面繁华,却不曾想民间疾苦竟至如此。杜兄此诗,如当头棒喝,让我等羞愧难当。日后定当以杜兄为榜样,关注民生,为天下苍生发声。”
赵宇本是个热血青年,却在繁华的长安城中迷失了方向。
杜甫的诗让他重新找回了初心。
此刻,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心。
众人的讨论愈发热烈,对杜甫的诗作赞不绝口。
然而,这些赞美之词很快就传到了权贵们的耳中。
在一处豪华府邸的宴会上,丝竹声声,歌舞升平。
美酒佳肴摆满一桌,权贵们推杯换盏,沉醉在奢靡的氛围中。
一位官员陈宏,醉意朦胧间,听闻下人提及杜甫诗作。
“什么?杜甫写了诗诋毁朝廷?”
他瞬间酒醒,“啪”的一声将手中的酒杯重重地摔在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