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都坐好了啊,哎,大家是不是都有座位了?”老师一问,大家开始回头回脑的看起来。
“不用看了,同学们,我已经看完了,同学们都有座位了。同学们都有座位了,那么我就开讲了?刚才排座位,先进来一年级是六年级,进来先坐左面。那么后进来的,就是五年级了。刚才呀,有些同学看了,可能就看出问题来了?恐怕心里就产生疑问了?老师,这是怎么地了?这是不是复试班呀?我现在告诉同学们,咱这不是复试班。不是复试班是什么呢,我给同学们说呀,你们是同学了。”
“同学了,老师,我们六年级和五年级合并了?”
“对,就是合并了。这是上级的要求。”
“哦,合并了,那老师,我们就学一样的课程了呗?”
“对呀。我给同学们说呀,以后,小学就是五年级了,没有六年级了。中学,初中也变了,初中也只上两年了。高中也不上三年了,也改成两年了。”
“啊,老师,这么说,从小学到高中,一共就是上十年了吗?”
“对呀。”
“好啊,那以后,小孩子八岁上学,上一年级到高中毕业,那十八岁正好毕业,那毕业了,当兵去正好赶趟。”
“哎,王玉,你说那还是很遥远的事,我问一下老师吧。老师,我们现在是五年级和这六年级合并了,那我们明年考初中是一起考吗?”
“是啊,一起考。”
“哦,那太好了。”
第二节课了,王老师来讲课了。这节课是语文课,老师拿本旧语文书来了。学生都没有书。老师说,同学们都没有书是吧?咱订的教材书还没来呢,没来,学校也和中心校联系了,他们也没书,没书,他们先讲文言文,那咱们今天也讲文言文。文言文讲解,到什么时候都是不能变的。这样行吧,同学们。老师问大家,大家没人回答。同学们不明白呀。老师说,可能有些同学不太适应。那咱们就慢慢来。马家军,你说呢?老师问我,我思考了一下。
“行吧,老师。”
“好,马家军说行了,那咱就开始讲课。第一课,讲:曹冲称象,曹冲称象是篇文言文,用我们现在的人说法,是一篇古文。咱现在的人学习古文,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大家能很好的,更快地理解,在同学们学习这篇古文之前,我先把曹冲称象这个故事的大概的思给大家讲一下。这样行吧。
“行。”
“好,同学们说行,那我就讲了。曹冲称象,说的是三国时间,曹操小儿子,从小非常聪明,在他五六岁时,聪明的程度已经达到成年人一样了,有一次,孙权送来一头大象,太祖想知道大象的重量,问他下面的人,怎么能知道这头大象的重量,他下面的人都没有说出好的办法来。曹冲说:这好办,把大象赶到大船上去,咱看看船下沉的水位,标记个记号,然后把大象赶下来,咱再用其他东西,替代大象,把东西放上去,放的东西也达到大象下沉的水位。这样,再称一下东西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就采用了这个办法。”老师讲完了,又问同学们,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大家听了怎么样?大家都说很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儿,同学们,咱就再来学原文”老师说着,就念起来原文: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像,太祖欲知其斤重。老师给大家先念两句,接着领着大家又念两句,老师领着念完,老师又念着,把原文,板书黑板上,然后,又叫大家反复读几遍。等着大家读熟练一些了,老师就开始串讲课文了,老师串讲课文,突出讲解主要词汇。把主要词,都写黑板上,让大家对着原文体会理解。大家听了,觉得很有兴趣。
学习文言文是很枯燥的事,可是老师叫我们回家后,一定背下来。告诉同学们,学文言文,要做到会读,会写,会翻译。
一篇曹冲称象,学了三天。老师语文课讲了古文,一篇接着一篇。
数学课,老师也是借到一本书,给大家讲分数乘法。
一九六八年第一学期,我们的书来得很晚。但我们学生还是跟上了进度。
我们跟上中心校的进度了,书来了,我们又从头学习了一些现代文,和一些应用小知识。
一九六八年过去了,五年六年合并班班的同学也熟悉了。转眼就是合并班下学期了,下学期就是一九六九年上半年了,一九六九年,我们有新书了,上课学习就轻松多了。
到了一九六九年七月末了,我们升初一考试又开始了。我们合并班往富士中学考,考的还是很好的。进入初中后,大家发现课程比想象中的难不少。因为学制缩短,课程节奏加快了许多。马家军和小伙伴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依然努力学习。
马家军数学成绩一直不错,经常给同学们解答难题。有一次,学校组织数学竞赛,每个班只能推选三名同学参加。马家军毫无悬念地被选中,而李晓杰和李成佳也凭借扎实的基础入选。
竞赛那天,题目特别刁钻。马家军一开始也有点懵,但很快镇定下来,运用自己独特的解题思路慢慢攻克一道道难题。李晓杰和李成佳也不甘示弱。最终结果出来,他们班获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这次竞赛之后,大家学习的劲头更足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逐渐适应了初中紧凑的学习节奏,成绩稳步提升。尽管学业压力不小,但在这个特殊的合并班成长起来的同学们彼此扶持鼓励,充满信心地向着未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