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多少卷书

朱清谷不知道自己深深的伤害了五十多岁老人的心,即便是知道了她肯定也会说这个班还是比较适合老人来上。

毕竟不是谁的精力旺盛得都像是朱元璋一样。

每天起得比鸡早去上朝,然后批改奏折、接见大臣,没有丞相的时候,所有的活基本上他一人包揽,甚至还有空和后宫的妃嫔生孩子……

张方平、桑弘羊、张居正、王安石等人也明白了朱清谷是用的什么支付方式。

他们现在用不了,也没有办法套入这个模式,但是对于纸币这个东西,他们还是很有兴趣的。

华夏古代的每一个朝代都逃脱不了钱荒这一件事情,所以说到岛国有铜矿,就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但要是要开发岛国不是一日之功。

纸币若是真的有用,怕是会比铜钱方便得多。

金银铜这些贵价金属总是会有损耗,而且现在大宗交易的确不适合用铜钱,用金银,金银又不是那么充足。

但纸币也需要一定的国家信用作为基础,这一点朱姑娘是没有说错的。

就连推行纸币这件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

桑弘羊首先拒绝了这个想法,按照朱姑娘的说法就是现在的经济基础还不够,发行纸币对于国家的财政不但没有功,反而是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不知道这是谁提出来的真知灼见。

桑弘羊觉得很是在理。

朱清谷一边骑车一边和古人们闲聊着,一边说说交通,还告诉他们怎么认红路灯,以及一些标志,比如说斑马线,比如说掉头,双实线之类的。

还浅谈了几句《交通法》,其中朱清谷还看到了李斯、张汤的人发出来的弹幕,他们对于法很感兴趣。

无奈朱清谷也不是专业人士,只能似是而非的说了一句,“我们的国家提倡的是依法治国,这是我们的基本方略,也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比如说要交通,就会有《交通法》,要对社会发展有益的发展经济,就会有《经济法》;”

“要保护消费者权益就会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不是说按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将国家的兴亡寄托在一个人身上,是不可取的。”

“英明的皇帝可以让国家蒸蒸日上,但是昏庸的君主只会让国家衰败,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