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对于重炮,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癖好,洪治帝给陆军配置的火炮,最大的也不过是要塞120口径的火炮。
而像是海防炮那种动不动就是150口径的火炮,大明也有,但是只是在几个海港配备,真正让陆军拉着这些150火炮满地跑,部队的行进速度就会被这些重火力拖垮。
且如今对待的敌人,还都是些手持冷兵器的,射速才是第一,尤其是面对突击的骑兵,火炮射速更是重要。
一门150火炮,磨蹭个半分钟才射出一发,人家70火炮都可以射第三发了,且战场机动转移,70火炮的机动性,就能甩150火炮一大截。
没有马,几个炮手都能拖着70火炮满战场的跑,作为随时需要调整的火炮,机动性是很重要的。
恩里克一世之所以认为70火炮口径太小,是他还没有见识到明制高爆弹的威力,这会的欧罗巴各国的火炮,发射的弹丸,全都是些实心的铁弹。
依靠着铁弹的动能杀伤,而不是靠弹丸爆炸杀伤敌人,这一点就与明军火炮有很大区别。
依靠铁弹杀伤,与落地之后爆炸杀伤,在本质上就有很大的不同,且为了让炮弹能够有更大的‘犁地’效能,欧罗巴的火炮就不得不加大装药量。
这就不得不扩大火炮的口径,口径一大,炮管就得加粗,这就形成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循环。
造出来的火炮不仅笨拙,还杀伤有限,而使用环套法制造出来的洪治前装炮,不仅重点加固了炮膛,使得装药量大增,而不会出现炸膛风险。
同时大装药量使得炮弹射程大增,且小口径射速比之大口径,要快上很多,战场支援能力就大大提高。
被战马拉上来的这几门70火炮,在明军炮兵的操作下,很快就将炮弹装好,在小队长汇报之后,四门火炮一起点燃引信,‘轰轰轰’的火炮鸣叫声中,二十步远的草垛直接被炮弹炸得四散飞起。
炮弹爆炸后的火焰直接将草垛点燃,滚滚浓烟弥漫在射击场周围,第一次见识到这种威力炮弹的里斯本市民们纷纷惊呼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