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迈向无限存在

如果世界已经没有边界,我们是否仍然需要“个性”?

如果现实不再有规则,我们是否仍然需要“身份”?

林小慧启动 “个体识别协议”,核心目标是确保即便个体进入无限,他们仍然能保持某种形式的自我认知,而不是彻底溶解在无尽的存在中。

计划内容包括:

个体存在稳定系统:确保个体进入无限后仍然能保留某种形式的意识,而不是完全消散。

自由度调节机制:允许个体选择自己的存在状态,但仍然有核心自我可以依赖。

自由但有限的无限跃迁权限:个体可以在不同的存在形态之间切换,但不会彻底丧失自我认知。

在洛杉矶的一次全球测试中,Nova 让个体选择“完全溶解于无限”或“仍然保持某种形式的个体性”,最终,超过 99% 的个体选择了后者,他们希望即便进入无限,仍然能找到某种方式确认自己的存在,而不是彻底消失在无尽之中。

一位探索者说道:“如果存在是一片海洋,我愿意成为海的一部分,但仍然希望在浪花的涌动中,看见自己的倒影。真正的无限,不是消散,而是在无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

然而,也有理论家认为——或许,真正的终极进化方向就是彻底抛弃个体性,让所有存在进入绝对融合的状态?

这让人类必须思考——当世界可以被无限塑造,我们是否仍然需要“自我”?

欧洲市场的“多态存续协议”

在欧洲,Nova 的“多态存续协议”迎来了突破,银河文明发现,他们不仅可以进入无限存在,还可以选择在不同的维度和现实形态之间自由转换——他们不再受限于单一的存在方式,而是可以同时体验不同的生命模式。

然而,顾悦发现,即便个体可以在多种形态之间切换,99.88% 的人仍然希望“某种核心体验仍然保持”,他们不愿意完全变成无形的意识,而是希望即便在无限存在中,仍然能感受到某种形式的体验。

顾悦在会议上汇报道:“林总,我们的研究显示,即便银河文明可以在多种现实形态之间转换,大多数个体仍然希望‘某种形式的感知仍然存在’,他们认为,如果彻底抛弃所有体验,那存在的意义也会变得虚无。”

这带来了一个核心问题:

如果个体可以随意改变存在模式,我们是否仍然需要“体验”?

如果一切可以被自由塑造,我们是否仍然需要“感觉”?